法治題材劇《底線》周二迎來了衛視收官大結局。作為首部全景式展現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最新成果的劇集,該劇用突破類型的創新讓法治劇有了另一種打開方式。
作為一部法治劇,《底線》拋棄了過去同類題材單純以案例線索推進的傳統結構,在40個具體案例穿梭中,融入了一條更為明確的主線,即展示基層法官的真實工作狀態,在法治劇中融入了更多的行業劇特色。這種群像式寫法塑造了一批真實可感、有血有肉的法官群體,讓這部劇真正達到了普法意義。
劇集自播出以來反響良好。在湖南衛視開播之后,每集平均收視率0.533%,在索福瑞全國網連續六天排名省級衛視第一;芒果TV播放量日冠13次,愛奇藝熱度日冠共22次。輿論熱度也隨之高漲,該劇在燈塔輿情熱度達24次日冠,全網累計熱搜800余個,同名話題抖音播放總量超30億次。
據了解,《底線》的法官們均有原型,在籌備階段,主創采風團隊曾赴北京、上海、長沙、衡陽、杭州、深圳、廣州等60余家法院和調解組織實地調研,采訪了200余名一線法院工作者,收集各類具有代表性的案件超500余件。最終,是這些真實存在的基層法官,以及他們所經手過的案例融合成了《底線》中的角色和故事。
正因為人物有原型,角色塑造擺脫了那種套路化的高大上人物模式。靳東扮演的立案庭庭長方遠,被下屬戲稱“方嬸”,是一個有點絮叨但恪守職責的基層法官代表。方遠可以在立案大廳安撫經常來“上訪”的齊大爺,也能抱著孩子給當事人做庭上調解,他會和同事們吐槽法院工作的不足之處,也會在上級領導調研時忍不住“投訴”。方遠與師父張偉民院長、與徒弟周亦安之間,形成了基層法院體系關鍵的師承關系,真正將現實生活中法官的職場生態展示給了普羅大眾。
這種煙火氣,是這類題材的影視劇極為少見,又難能可貴的。劇中還花了不少筆墨注入法官的個體感受,將法官判案時遭遇的情理之爭引入正題。以劇中宋羽霏法官在辱母案中的表現為例,面對這起爭議極大的案件,宋羽霏基于個人走訪與經驗,針對案件有了自己情感偏向的審判。劇作較為完整地展示了法官個人在這類案件中需要做出決定的各種因素,比如宋羽霏提審嫌疑人的過程、走訪被害者家屬的情景以及在合議庭中為判案所提出的觀點與思考。對于判決的是非對錯,觀眾在跟隨鏡頭看完全程后自然能得出自己的判斷,并且也能夠真切感受到判案法官在情與法之間的艱難抉擇。
《底線》之所以能夠在播出后引發高度關注,其“看劇普法”“在線圍觀庭審”的社會價值不可小視。該劇定義為“全景式展現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最新成果”,是因為劇中的案例有很多當下正在發生。比如開篇的直播公司主播猝死案,劇中方遠從勞動合同糾紛的角度切入,其實就是當下直播相關案例已經出現的判例;再比如劇中涉及的性騷擾案,也是對如今社會中性別議題的某種引導和反饋。劇集直面現實生活中相對復雜的議題,也提供了足夠專業的指導意見,是影視照進現實的一個正面范例。
可以說這部劇基本完成了創作之初的使命,它較好地做到了將普法與故事相結合,塑造了一批鮮活生動的法官群像,讓法官這個職業變得親切可近,也加深了普通群眾對司法公平和程序正義的理解。《底線》同時還兼具了一部精彩劇集應該具有的好看度,演員全部表演在線,臺詞沒有明顯的短板,可以說是一部表現優秀的類型劇。(李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