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委宣傳部、天津海河傳媒中心聯合策劃制作的三集紀錄片《行走海河》,連日來在央視紀錄頻道熱播。這部“以當代視角透視天津發展”的紀錄片,通過講述一代代英杰成長的故事,突出天津的紅色文化底蘊,從“地理之衛”跨越到“時代之為”,將、美食、美景融入到今天的城市生活故事里。如何以貼近年輕人的視角,讓故事的講述更加生動,創作過程中主創人員巧用心思。
貼近年輕人視角講述紅色故事
該片編導牛玉告訴記者,第一集《風云》中,為了貼近年輕人視角,展現天津這座城市跨越百年的紅色畫卷,主創人員前期進行了大量研討。她說:“提到講紅色主題,我們往往會擔心拍的生硬。在《行走海河》‘當代視角、以史鑒今的方式展示天津故事’的總基調下,我們想一定要以貼近年輕人的方式,講天津的紅色基因。所以第一集中,我們選擇了能夠和年輕人產生共鳴的革命先驅的故事。比如,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李大釗,他18歲來天津北洋法政學堂求學,這是李大釗從老家走向新世界,開始實現他政治抱負的第一站。怎么樣讓這個故事講的更生動一些?我們想起了2021年火出圈的電視劇《覺醒年代》,我們精心選取了劇中一段‘南陳北李’在天津海河邊相約建黨的片段,想體現一顆紅色火種,在天津點燃。”
片中采訪了《覺醒年代》中飾演李大釗的天津籍演員張桐,講述了他出演李大釗的心路歷程。“我們選取的劇中片段非常感人,在網絡上這個片段也讓很多年輕人淚目。從這個人物故事,我們把這個思路延續下來,相繼講了張太雷、周恩來鄧穎超等從天津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我們想通過一個個貼近年輕人的紅色故事,講述‘天津是中國共產黨北方組織的一個重要策源地和大本營’,我們希望這不只是一句話,而是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串聯起來的,讓大家能夠感受到天津的紅色基因、紅色歷史和紅色地位。”
鮮活故事讓講述更生動
昨晚播出的第三集《氣韻》,從天津自然與人文獨特的風格,講述天津的城市魅力。編導段書林告訴記者,第三集的內容從鮮活的故事、生動的講述、客觀的呈現三個方面來著力。“在創作研討中,我們認為天津的城市魅力一定是有形的,也是無形的。有形的,有地方風物、人文景觀、自然景觀。
第三集開篇用荷蘭著名鳥類學家托馬斯·皮爾斯馬引入,具有說服力。她說,天津是東亞到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途中的必經之路,所以皮爾斯馬每年都會帶著科研團隊到天津看濕地、看候鳥。觀眾們跟隨鳥類學家的腳步可以發現,天津位于全球8條候鳥遷徙路線之一的咽喉地帶,我們的生態環境保護對于全球生態鏈具有重要作用。
說到天津的魅力,五大道是繞不開的話題。之前已經有很多片子做過五大道,如何從一個新的視角展示它?需要找到一個突破點。片中以海河進行串聯,把五大道的歷史進行勾連。“這部分內容是通過對馮驥才先生的采訪,傳遞出來。馮驥才先生在大理道115號度過16年的光陰,所以他對五大道的歷史有情感、有情懷,他來講述五大道的歷史資源,對天津現在和未來有什么樣的價值。”(劉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