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社交場合中容易出現焦慮。美國焦慮與抑郁協會調查發現,美國每年約有4000萬成年人經歷各種形式的焦慮,其中約有1500萬人患有社交焦慮癥,表現為特別害怕在陌生社交環境中被他人“評價”或“拒絕”,會導致負面情緒和不適癥狀如胃痛、食欲不振、手心出汗、肌肉僵硬等。有社交焦慮的人主要應對策略是避免參加各種社交活動(如聚會或畢業典禮),但這也會喪失很多快樂和機會。對此有何對策呢?
1.避免消極應對。當處于不可避免的社交環境中時,許多人試圖通過用消極應對策略(如飲酒)來弱化焦慮的癥狀。事實上,盡管前幾杯酒下肚后確實會起到對抗的效果,但喝太多反而會加劇焦慮感。
因此,在控制社交焦慮和避免癥狀惡化方面,最重要的建議是避免喝過多的酒或用別的方式麻痹自己。除了接受認知行為療法(CBT)和藥物治療之外,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所幫助。
2.面對恐懼,不當埋頭鴕鳥。很多人為了躲開不適應的場合,就經常拒絕參加一些有利生活、工作的社交活動,這會讓他們陷在孤獨和自卑感中難以自拔。
“回避”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社交焦慮。相反,通過逐步參與社會活動來直面焦慮,才能真正起到緩解的效果。治療社交焦慮的一種關鍵方法就暴露療法:要求患者主動地暴露在令人尷尬的社交場合中,通過直接面對社交場合的尷尬,來打破內心對他人和社交的恐懼。
3.重新理解“社交壓力”。應對社交(以及其他形式)焦慮的另一種有效策略是重新構建對“壓力”的理解。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心理學家發現,當一個人(不論是否有社交焦慮癥)開始了解自己的身體如何應對某些壓力(如在公共場合演講)時,他們在不舒適的社交環境中所承受的壓力就會減輕。
例如,一個害怕社交的人可以反思:我每次在參加有陌生人的聚會中,一開始都會很緊張,心跳很快,不知道怎么融入,也不太會接話,但是我發現,這種緊張大概半小時后就會緩解,而且即使我不接話,別人似乎也不會埋怨和討厭我,我似乎是可以控制這種情況的。
所以,不要總是把負面的標簽貼在自己身上,多用客觀、肯定的積極話語來安撫自己。
4.嘗試助人為樂。游刃有余地應付陌生社交另一個好方法是,嘗試通過幫助他人來分散自己的憂慮和消極想法。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家發表在《動機與情緒》上的研究成果顯示,無私的舉動有助于社交焦慮癥者在社交場合放松。如果這些人能積極地幫助他人(如在聚會中幫著帶些東西、收拾屋子),那么他們往往會感覺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