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治黃史,半部中國史”。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中華文明的搖籃,與黃河有關的故事說不完、道不盡……而依偎在母親河懷中的惠濟區,與母親河更有著千絲萬縷的情和意,也更有責任保護和愛護母親河,讓美麗的“黃河故事”一直流傳下去。
黃河博物館 一館覽盡黃河
距黃河不遠處,鄭州市惠濟區花園北路靜靜佇立的磚紅色小樓,就是我國最早成立的河流博物館——黃河博物館。這里的黃河主題展覽,被譽為“黃河巨龍的縮影”“一部黃河的百科全書”,如同一座浩瀚的黃河知識寶庫,訴說著大河的前世今生。
黃河博物館作為世界上最早成立的江河博物館之一,也是我國為數不多以黃河為專題內容的自然科技類博物館。今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黃河博物館,走進展廳參觀展覽,了解黃河流域文明發展、水患治理、生態保護等的歷史變遷,并指出要把沿黃生態保護好,提升自然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黃河博物館陳列以“華夏國脈——黃河巨龍的縮影”為題,除序廳外,共分為流域地理、民族搖籃、千秋治河、治河新篇、和諧之路五個展區。
進入序廳,迎面是一幅立體的巨幅壺口瀑布圖,黃河之水洶涌奔騰氣勢磅礴。
第一展區以“流域地理”為主題,向人們勾勒出一幅黃河自然概況圖:大約6700萬年前,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和青藏高原整體抬升,原來散落在黃河流域的眾多湖泊,逐漸融匯,大約14萬年前,形成萬里巨川——黃河。
行至黃河流域沙盤模型前,黃河流域河川大地盡收眼底,黃河如騰飛的巨龍,翱翔在中國北方大地上。一段4分鐘的《黃河自然概況》短片,講述了黃河上中下游的自然風光。
第一展區以“流域地理”為主題,向人們勾勒出一幅黃河自然概況圖:大約6700萬年前,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和青藏高原整體抬升,原來散落在黃河流域的眾多湖泊,逐漸融匯,大約14萬年前,形成萬里巨川——黃河。
行至黃河流域沙盤模型前,黃河流域河川大地盡收眼底,黃河如騰飛的巨龍,翱翔在中國北方大地上。一段4分鐘的《黃河自然概況》短片,講述了黃河上中下游的自然風光。
連接第一展區和第二展區的是一條通道,拾級而上,通道右手側墻壁呈現的是開封“城摞城”的歷史變遷,底部,繪制了地下十幾米的戰國時期的魏大梁城;中間,描繪了地下8米的北宋東京城;中上部,地下5米的明代的城;上部則是現在的開封城。
進入第二展區“民族搖籃”,展柜中形態各異的石器、造型精美的陶器,都在訴說著遠古的故事。墻壁上刻畫著精美的諸子百家代表以及每個學派對于水的精辟論述,被稱作“百家戲水”。徐步于此,可以了解黃河作為“民族搖籃”的歷史。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孕育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先民們逐水而居,文明也逐水而生。從夏到北宋3300多年的歷史,在黃河流域建都的朝代不勝枚舉。黃河如同一條項鏈,而曾經的都城則像璀璨的珍珠。著名的八大古都,有5座都分布在黃河流域,分別是西安、洛陽、開封、鄭州和安陽。
進入第三展區“千秋治河”,墻上的繪畫訴說著彼時黃河“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的苦難歷史,水患頻發,給中華兒女帶來的無盡痛苦。這里展出的鎮館之寶——鄭工合龍碑、明代《河防一覽圖》、宋代黃河分段管理的界碑——埄堠碑等展現了先民豐富的治河思想和技術。
行至治河新篇、和諧之路展區,則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治黃史。
1946年,中共冀魯豫區黃河水利委員會成立;
1949年,成立統一的治黃機構“黃河水利委員會”;
1952年10月,毛澤東主席第一次離京巡視就來到黃河,發出“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
黨領導人民治黃以來,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在干支流上建起一座座大壩,泄洪能力大為提升,黃河70余年沒有決口,真正實現了歲歲安瀾。隨著三門峽水庫、小浪底水庫、故縣水庫等陸續發揮作用,通過運用調水調沙等手段,黃河克服了斷流問題,實現了連續20年不斷流,維持了河流的健康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