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武院士打卡上班
陳俊武院士在查閱資料
陳俊武院士83歲高齡時到項目現場指導裝置開車
陳俊武院士與青年員工交流
國慶節前夕,中宣部等表彰了一批“最美奮斗者”,92歲高齡的陳俊武院士入選榜單。10月5日,新華社播發長篇通訊《科技報國70載滿腔熱情終不悔——記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武》,并配發時評《最是情懷動人心》。10月5日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以《陳俊武:許國七十載有志年華事竟成》為題報道陳俊武典型事跡,并配發“央視短評”。報道指出,陳俊武的70載奮斗人生,因與祖國同頻共振而更添榮光、更加精彩。
92歲仍堅持每周上班的院士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難以相信正在工作中的陳俊武院士,已是一位年近90歲的老人。直到現在,他仍然堅持上班,由于和陳院士在同一樓層辦公,我時常能在走廊或電梯間碰見他。他的步履有些蹣跚,可是精神頭兒依然昂揚向上。”回憶起幾年前第一次遇見陳俊武院士的情形,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的青年員工劉倩記憶猶新。
新華社報道認為,入黨63年、70年工作不息,92歲仍堅持每周上班,陳俊武體現了自力更生、勇于創新、公而忘私、淡泊名利的品格,樹立了不忘初心、科技報國的典范。而陳俊武院士說:“從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許國、一生獻科學的準備了。”
至今,撫順石油二廠北催化車間門前仍立有一塊石碑,書有“中國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裝置——1965年5月”字樣。這座被稱為中國煉油工業“五朵金花”(催化裂化、鉑重整、延遲焦化、尿素脫蠟及有關催化劑、添加劑等5項煉油工藝)之一的裝置凝結了許多石油工作者的辛勤勞動,陳俊武就是這套裝置的設計師。
上個世紀60年代、70年代到90年代,陳俊武對石油化工新技術的探索從未停止。1990年,62歲的陳俊武已到退休之年。這一年,他被授予“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稱號,一年后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學部委員(院士)。國內外多家出版機構先后向他發函,要將他收入各種各樣的名人辭典,他都拒絕了。“只因國家需要,我便義不容辭”,這句話幾乎貫穿了陳俊武一生的職業生涯。他推動了我國煉油催化裂化技術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實現了國家自主煉油、自己掌握國家能源命脈。當今我們的愛車加的汽油,70%都是煉油廠流化催化裂化工藝生產的,中國目前已經是世界第二大催化裂化技術強國。這一切,作為我國催化裂化工程技術的奠基人,陳俊武功不可沒。
2015年1月,陳俊武指導完成的甲醇制烯烴(DMTO)技術榮獲2014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進入耄耋之年,陳俊武又投入極大的精力,深入關注溫室氣體排放、氣候變化、碳減排和石油替代中氫能的生產、運輸、儲運技術等多項戰略性課題的開發和進展。“我已經比60歲退休的同志多工作了30年,今后還會繼續思考下去,繼續保持工作狀態。”陳俊武說,“不能覺得自己得了很多榮譽,就該歇一歇了,我思想上時刻警惕,不敢有這個念頭。”
92歲院士是個“小氣”的人
2014年7月,洛陽工程公司多數人員搬到廣州工作,按照級別待遇,公司領導在規劃住房時給陳院士安排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安置房。陳院士聽說后,明確表示不要。公司領導和同事多次勸他,他說:“我年齡大了,在洛陽工作和生活,要廣州那么大的房子干嗎?”有人提醒他,如果自己不住,可以留給女兒,或者以后賣了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他卻說:“我是我,她是她!”堅決不要這套房。
據公司的同事們介紹,陳院士對自己特別“小氣”,到外地出差,常常為省點差旅費而計較,對個人生活更是非常節儉。去年7月,他坐高鐵到北京參加活動,由于舍不得在列車上買飯吃,他硬是餓著肚子直到下車,出站后找了一家牛肉面館,挑了一份最便宜的面條,吃得津津有味,連夸好吃。
說到幫助他人,他又非常大方。在撫順工作時,他曾把自己技術革新獲得的獎品交給集體或其他同事使用。搬到洛陽工作后,他把自己的獎金捐給公司幼兒園、捐給地方民辦教師,還捐資4萬元設立青年優秀科技論文獎勵基金。上世紀90年代,他資助新安縣一名貧困學生完成了復旦大學的學業。
作為鄭州大學的客座教授,先后帶出了4位博士,但他從來不讓學校負擔任何吃住行費用,反而經常為學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2016年3月,陳院士將在鄭州大學6年授課所得20萬元全部捐出,用于獎勵優秀青年學子,而他只接受了學校送給他的一束鮮花,獻給了久病臥床的愛人。
陳俊武院士把工作做到了極致,卻把生活過得極其簡單。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所有這些,并非是他有意為之,而是他淡泊的性情使然,他總是勉勵公司的青年員工,“現在機遇很好,要認識到自己肩負的使命,要不斷創新,要多講奉獻,不要貪圖享受”。
92歲院士的“詩和遠方”
陳俊武院士的小女兒陳欣說:“我爸的心思很單純,很多時候他并不懂那些十分細膩的情感。”10多年前,陳欣騎自行車上班途中,被車撞倒,膝蓋粉碎性骨折,需要住院治療。當陳院士趕到醫院,看著病床上的女兒,皺了皺眉頭,第一句話卻是:“這下麻煩了,我還急著出差呢!”回憶起這段往事,陳欣打趣地說:“聽到我爸第一句話不是關心我的傷情,而是惦記著工作,我當時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不過這就是他,一個真實的他,在他的心里,工作永遠是第一位的。”出差回來后,陳院士堅持每天坐公交車給女兒送飯,偉大的父愛盡在其中。
1996年,陳院士的愛人因車禍造成脊椎粉碎性骨折,以致下肢癱瘓。看著受傷痛折磨的愛人,陳院士下定決心,一定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她得到最好的照料。此前,老兩口平日里共同的興趣愛好就是讀書看報。車禍后,陳院士只要下班回家,總是先到老伴兒床前,跟她聊聊天兒,或是念念報紙,用這種最簡單質樸的方式表達著對親人的愛。2018年1月和他一同走過60年風風雨雨的夫人吳凝芳離世。陳俊武院士說:“可惜和她待在一起的時間太少。”雖然心中充滿自責,料理完妻子后事不久,陳俊武硬是強忍悲痛調整心情,恢復每天按時來公司打卡上班的狀態。
當然,院士的腦海里也不全是數據、公式、模型和石油,也有詩和遠方:“我一直有一個計劃,從寶雞出發,坐著火車到祖國的大江南北風景奇特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可是現在身體條件不允許了,不過這也沒什么遺憾的,畢竟年老也是一種自然規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