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一過,年味兒漸漸濃了起來,中國人迎來了一年中最具“儀式感”的時刻:
衣服要穿得漂亮嶄新,女士的頭發和指甲要精心做過,給老人和孩子的禮物要早早挑著,商超的櫥窗貼上窗花,熱鬧的市場里各色糕點、干果、海鮮、美食也是應有盡有。
盡管近兩年為適應特殊時期而倡導的“就地過年”政策依舊,但大眾對于過年購物的熱情并沒減弱,春節依然是當之無愧的銷售旺季:超市大量進貨,居民大把囤積,市場與消費供需兩旺,甚至連方便食品都成了“必備年貨”,給這個春節增加了一份“熟悉又特殊”的年味。
這個微妙的轉變其實不難理解,近兩年,特殊時期的不確定性因素催生了人們心底的不安全感從而導致囤積必需品,長期的居家辦公生活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飲食習慣。以方便面、預制菜、加熱即食快餐為代表的方便食品行業,成了特殊時期保障人民日常生活水平不可或缺的存在。
數據顯示,早在2020年初,從除夕到初九,京東售出方便面達 1500 萬包。淘寶平臺上,方便食品類目自 1 月 20 日以來的銷量也增長了 10 倍以上,蘇寧數據顯示,僅2月3日至2月6日,最熱銷的方便面銷量環比猛增了 342%。方便面已成為當之無愧的宅家神器與“硬通貨”。
隨著改革開放,大批人口離鄉到異地生活打拼,人口的跨區域流動頻次增加,以及隨著城市化而不斷加速的生活節奏,方便面在此背景下在國內遍地開花,迅速在國人生活中,尤其是出行場景下占據一席之地。
如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這一市場規模已經擴大幾十到幾百倍,據國信證券研究所發布的《食飲產業鏈系列報告之四:消費風口來臨,“方便+”價值廣闊》報告顯示,若按照年均復合增速6%計算,預計2025年方便食品的市場規模將達6300億元。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面制品分會理事長、吉林農業大學副校長劉景圣教授也認為,“十四五”期間,方便食品產業的發展要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產業需求。
時代的需求催生了新銳品牌的層出不窮,資本市場則給出了最直接的判斷。剛剛,瑞士信貸、麥格理和里昂等投行機構對食品行業領跑者康師傅都做出了維持“跑贏大市”的評級,同時給出18.5和20.3港元的目標價,這無疑是對行業龍頭的最大認可。
從曾經春運出行人人必備一桶的“紅燒牛肉面”,到如今旗下各種口味產品如“湯大師”、“Express速達面館”、“韓式辣牛肉面”多面開花的方便食品巨頭,康師傅是中國方便食品行業不斷進化的最鮮明寫照。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看懂康師傅,就看懂了中國方便食品行業的“生意經”。
康師傅在口味的堅守與進取上,從最早開發肉醬包、不斷升級面餅,到引入航天級別凍干鎖鮮、濃縮高湯技術,再到嚴控原材料產地及運輸供應鏈系統,康師傅力求還原肉塊與蔬菜的“原汁原味”。而針對不同消費群體,康師傅也推出了Mini桶、Big桶、大食袋等不同規格產品,讓各圈層的消費者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一口美味”。
除去產品力強,企業也要善盡社會責任。去年公認的民族企業非鴻星爾克不可,5000萬換來銷售額增長52倍,網友們因企業展現出的社會大愛進行“野性消費”。而作為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的康師傅,在歷次自然災害中都出現在災區一線,除了捐助受災地區群眾最需要的“一碗熱面”,還自發研制了“急難救助車”,打通災難救援的最后一公里。而已經走遍全國數十座城市的“航天科技+食品安全”公益科普展,對食安持續、深入的科普,也讓“方便面很健康”的通識深入人心。
捧紅一款國民美食不難,難的是在不斷變化、新銳品牌頻出的時代一直保持行業C位。成為某個行業的領頭羊不難,難的是融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全行業的“代名詞”。而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與市場,企業保持領先的秘訣是什么?回過頭復盤康師傅,答案已不言自明。
不妨讓我們期待未來的時間,有更多的方便面企業,能夠把握時代脈搏,歷久彌新,寫出一碗經典的紅燒牛肉面背后的精彩生意經。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經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