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川流不息,歷史轉瞬即逝,文化精神卻長久留存。
如何追憶、紀念遙遠的舊時光,尋找記憶深處的歸屬感、認同感?唯有從凝聚著思想、歷史的文化遺產中,方能觸碰到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
2021年6月12日,是第16個中國文化遺產日。從1420年到2021年,從明成祖朱棣遷都大業的籌建,到兩朝26帝的歷史洗禮,再到如今名為“紫禁城”的文化遺產,紫禁城建成600年來,大到建筑布局,小到一片瓦礫,無一不承載了中華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蘊、歷代建筑者對美學文化的理想追求。
除了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還有無形的非物質文化記憶傳承。作為其中的代表之一,擁有650余年明初古窖池、堅守千年古法釀造技藝的五糧液,也和600歲的紫禁城有著相似的文化積淀、同樣的匠心守護。
六百年歷史積淀 璀璨文明歷久彌香
紫禁城和五糧液都閃耀著璀璨的中華文化精神光芒。紫禁城,以有形的物質傳承中華文明與民族根脈;五糧液,傳承逾千年的傳統釀造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依托核心優勢資源明初古窖池(物質文化遺產),訴說中國白酒故事。
600年前,一座氣勢恢宏的皇家宮殿拔地而起,融匯了中華民族宮殿建筑智慧,以無與倫比的建筑技藝成為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筑群。此后經年,帶著中國文化特有的醇厚,紫禁城成為中國經典文化藝術的集大成者,代表著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生生不息。
650多年前,一口口窖池、一家家酒坊在川南四處可見,利用當地特有的糧食、水源和土壤,采用傳統純糧固態釀造技藝,釀造出醇厚甘美、馥郁濃香的五糧美酒。數百年來,一代代釀酒匠人不斷傳承創新,形成了五糧液“和諧包容·美美與共”的企業文化核心理念,這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
一個是中華文明重要象征之一,一個是白酒文化重要代表,這場香遇,穿越六百年時光、跨越一千六百多公里,演繹著一場中華文化的極樂盛宴。
六百年匠心傳承 文化記憶綿延不絕
琉璃瓦,朱紅墻,美輪美奐的建筑藝術,鱗次櫛比的建筑規模,歷經明、清及此后的一次次精心維護,紫禁城不僅成為中國皇家宮殿的最高成就,也見證了大國匠心的巧思和技藝。
從唐代“重碧酒”、宋代“姚子雪曲”,再到明代“雜糧酒”、20世紀初期正式得名,五糧液傳承逾千年,其卓越品質始終如一,這其中也融入了傳承不息、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
五糧液酒傳統釀造技藝既是上千年豐富釀酒實踐的總結,也是一代代釀酒匠人智慧的結晶。在古傳“陳氏秘方”基礎上,歷代五糧液匠人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研發出包包曲制曲工藝,跑窖循環、沸點量水、雙輪底發酵、勾調雙絕等釀酒工藝,一百多道紛繁復雜的釀造工序成就了今天的大國濃香。
2008年,“五糧液酒傳統釀造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考證和研究中國釀酒歷史的重要依據。此外,五糧液酒傳統釀造技藝還有很高的人文價值,“天人合一”貫穿其間,“止于至善”不斷追求,“和合”思想凝聚其中。
紫禁城與五糧液,二者相似的匠心精神,始終生生不息;二者深邃的民族智慧,至今傳承不輟。相信以兩者所代表的六百年傳承不息中華文化魅力,定將深刻影響下一個六百年。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