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6年在比鄰星附近發現比鄰星b之后,天文學家最新研究發現,這顆恒星附近可能還存在另一顆行星——比鄰星c。相關研究日前發表在《科學進展》雜志上。
比鄰星是太陽最近的鄰居,離我們只有大約4.2光年。自從在比鄰星旁邊發現第一顆行星后,研究人員就在疑惑:會不會還有第二顆?
天文學家分析了歐洲南方天文臺的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ARPS)和階梯光柵攝譜儀(UVES)在過去十幾年中搜集的數據,最終從這些數據中注意到新的周期性、持續性的信號。這表明,可能有其他行星大小的天體圍繞比鄰星運轉。
幾年前發現的比鄰星b,質量是地球的1.3倍,環繞比鄰星公轉一周的時間是11.2天。比鄰星b位于比鄰星的宜居帶中,也就是說它的環境條件足夠溫和,允許液態水在行星表面聚集。
與之相比,科學家認為,比鄰星c的質量至少比地球高出5.8倍,有可能是一個質量大于地球,但又小于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超級地球”。研究人員估計,比鄰星c每5.2年繞比鄰星公轉一圈,它并不宜居,溫度很可能低至-233.15℃。
研究人員認為,比鄰星c的存在如得到證實,將對行星形成模型具有重要意義。這顆行星將是目前用徑向速度(RV)技術在低質量恒星周圍探測到的“超級地球”中周期最長且質量最小的行星。
而且,比鄰星c的發現,挑戰了“超級地球”行星的形成和演化模型。根據這個模型,雪線附近是“超級地球”形成的最佳地點,而比鄰星c卻超出了恒星系統的雪線。研究人員認為,有一種可能是,比鄰星附近的行星形成區域曾經比科學家認為的溫度更高。
如何證實比鄰星c真的存在?研究人員認為,歐洲空間局的依巴谷高精視差測量衛星和蓋亞太空望遠鏡或許能擔當此重任。
蓋亞太空望遠鏡被用來觀測銀河系中10億顆恒星的位置和速度,其目標是利用這些數據形成銀河系三維星圖。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官網報道,蓋亞任務的最新數據將于今年晚些時候或明年發布。這些數據中,對比鄰星的最新測量將驗證這顆恒星是否擁有第二顆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