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英國《自然·醫學》雜志13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科學家通過對近萬名美國兒童的普查及評估后首度明確,貧困可能加劇幼年鉛暴露相關的認知及大腦發育損傷。
鉛是一種重金屬,具有多器官毒性,在人體內可以說毫無生理作用,而正常人的身體里也不應該含有鉛。但伴隨著現代工業發展,含鉛類物品使用得越來越多,環境污染也日益加劇,人們與鉛接觸的機會顯著增加,這就致使一部分鉛進入體內,人體血液或組織中開始含有了鉛,即所謂的“鉛暴露”。
此前已知幼年時期的鉛暴露(即使濃度不高)也會對認知及行為發育造成負面影響,而且一直被和成年之后社會經濟地位較低關聯在一起。但是,幼年時期的社會經濟地位和鉛暴露及其對大腦發育的影響之間的關系,一直以來卻并不明了。
此次,美國南加州大學、洛杉磯兒童醫院的科研團隊從腦結構和認知測試得分兩方面,對美國9712名9歲至10歲的兒童進行了評估。之后,他們根據每名兒童所在的人口普查區,利用來自華盛頓州衛生部的鉛風險得分,估算鉛暴露情況。結果發現,低收入家庭的兒童的認知測試平均得分比高收入家庭的兒童低9%。
研究還表明,生活在鉛暴露風險最高地區的低收入家庭兒童,其認知測試得分比同地區高收入家庭的兒童還要低3.1%。對于同樣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兒童(社會經濟地位相似),生活在鉛暴露風險高環境的兒童,其腦結構發育損傷也比生活在鉛暴露風險低環境的兒童嚴重。
研究人員指出,應該直接測量兒童血液中的鉛含量,并且承認暴露風險是一個測量指標。他們總結表示,減少鉛暴露的風險,或可能為身處不良環境的兒童帶來較多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