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德國在國際空間站相關研究中參與了多項重要試驗。例如測試新型的藻類生物反應器“光生物反應器”;通過太空實驗BioRock研究生物膜的生長及其在無重力條件下消化和利用礦物質的能力;設計制造地球傳感成像光譜儀,并安裝在國際空間站上使用,以檢測地表、海洋和大氣的變化;改進設計出機器人宇航員助理CIMON-2,并順利送入國際空間站開始工作。
德國馬普學會領導建造的“eROSITA”X射線太空望遠鏡成功傳回首批圖像,有望讓人們更好地了解宇宙的演化。歐洲數據中繼系統(EDRS)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德國設計、制造和測試的“EDRS-C”衛星成功進入地球同步軌道。德國航空太空中心制造的HP3熱傳感探頭被用于NASA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中,一度由于火星土壤缺乏摩擦而無法正常工作,恢復后下探作業以測量火星“體溫”。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用于空間管理的“GESTRA”雷達系統收到了來自太空物體的首批信號,建成后將可以全天候監視近地軌道上的目標。
在運載火箭研發方面,2019年德國航空航天中心在蘭帕茲豪森驗收了新的試驗臺P5.2,并成功對阿麗亞娜6號的核心引擎——可提供約135噸推力的“火神2.1”液體燃料發動機完成資格測試,后續將對“P120固體火箭助推器”進行測試。
在生命支持系統研究方面,德國航空航天中心領導了南極溫室項目“EDEN-ISS”,在九個半月的時間里,以較低的功耗,用12.5平方米的面積產出268公斤食品,這是一種新的月球和火星溫室概念。德國研究人員還通過控制在軌衛星“Eu:CROPIS”的姿態,以每分鐘17.5轉的速度旋轉來仿真月球和火星的重力條件,并研究此條件下植物的生長情況。
超期服役的高分辨率干涉測量X頻段合成孔徑雷達衛星星座“TerraSAR-X”和“TanDEM-X”,在2019年不斷迎來新的應用成果,如測量北極地區斯威特斯冰川和南美巴塔哥尼亞冰原的融化情況;檢測加拿大西北地區的冬季道路;生成世界各國森林覆蓋的地圖,監測森林火災情況等。
在資金投入方面,德國現在是歐空局(ESA)的最大貢獻國,未來幾年計劃提供33億歐元的資金,占比達22.9%。其中包括7.2億歐元用于地球觀測,4.9億歐元用于太空運輸和運營,3.3億歐元用于電信領域,1.6億歐元用于技術規劃,8400萬歐元用于太空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