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本世紀初在美國西北部發現的兩具“迷你版”霸王龍化石骨骼的分類,科學家一直有不同看法。美國研究人員分析這兩具化石骨骼的微觀結構認為,它們并不像此前某些人猜測的那樣屬于一種名為“矮暴龍”的獨特暴龍,而是尚未成年的霸王龍。
新研究還揭示了霸王龍的成長發育過程,相關論文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志上。
霸王龍學名雷克斯暴龍,體長可達12米左右,頭部長約1.5米,堅固的牙齒可以咀嚼骨頭,是體型最粗壯的食肉恐龍。
本世紀初,美國伯比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人員在蒙大拿州找到兩具“縮小版”霸王龍化石骨骼,個頭僅比役用馬略高,身長約是役用馬兩倍。研究人員將它們命名為“雅內”和“珀泰”。
有科學家提出,存在一種個頭較小的霸王龍近親“矮暴龍”,但這一觀點一直備受爭議。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立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利用高倍顯微鏡觀察“雅內”和“珀泰”的腿骨薄片后認為,它們并不是“矮暴龍”,而是幼年霸王龍。
恐龍骨骼上會留下類似樹木年輪的生長痕跡,研究人員通過數“雅內”和“珀泰”骨骼切片上的“年輪”發現,它們的死亡年齡分別是13歲和15歲。
研究認為,幼年霸王龍生長速度與包括哺乳動物和鳥類在內的現代恒溫動物接近。霸王龍要經過長達20年才能成年,因此它們在成長過程中可能經歷了一些劇烈變化。例如,幼年霸王龍行動迅速,步伐敏捷,長著刀一樣的鋒利牙齒;而成年的霸王龍行動變得笨拙,牙齒粉碎骨頭的能力更強。
研究還發現,為了在惡劣環境中生存下來,霸王龍成長過程中還會耍些“小花招”:如果某個年份食物匱乏它就會少長一些,而在食物充足的年份就多長一些。
領銜這項研究的俄克拉何馬州立大學學者霍莉·伍德沃德解釋說,化石骨骼上的“年輪”間隔距離記錄了霸王龍個體每年的成長幅度。“雅內”和“珀泰”的骨骼“年輪”間距并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