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存在著許多耀變體,它們產生的伽馬射線暴,將一部分光子直接“送”到了地球,另一部分光子在漫長的“旅途”中先轉化為電子,再轉化回光子,然后才到達地球。
數據表明,實際到達地球的光子比原本預期的數量要少得多。對此,科學家有兩種解釋,一種觀點認為光子在被轉化為電子后,會進入磁場,偏離原路徑,即使再次轉化為光子,也不會到達地球。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是星系空間中“溢出”的氫導致了此結果。
近日,一組國外科研團隊改進了一個計算機程序,來幫助模擬光子與星系空間中的氫的相互作用。“許多人認為星系之間完全是空的,什么都沒有。事實上,星際空間中存在著許多被加熱至等離子體狀態的氫。”研究人員解釋道,其研究報告就是關于粒子與等離子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過特殊的計算機程序來計算出星際空間中粒子行為的模型。
等離子體是物質除固、液、氣態之外的第四種狀態,很難進行研究。現實中很難對計算結果進行驗證,但研究人員相信,未來總有一天這將成為可能。
該研究結果日前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