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人類需要的,而非想要的事業”——古迪納夫學生深情談恩師
戴翔(中)與古迪納夫(左)及夫人(右)在慶祝恩師90大壽聚會時的合影。
2019年10月9日,約翰·古迪納夫摘得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桂冠。
“得知老師獲獎的消息,我們這些學生、朋友圈以及整個鋰離子行業的人都很激動。古老先生已經多次獲得提名,大家都非常期待。這次獲獎可謂眾望所歸,對整個鋰電池產業的發展也是一種激勵。”恩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戴翔對科技日報記者興奮地表示。
“古老先生是我人生和職業生涯的燈塔。”戴翔充滿感激地說。
1993年,戴翔負笈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師從古迪納夫攻讀博士。2年后,因為諸多原因,戴翔轉而研究半導體集成電路封裝材料。“當時我跟老師說這件事時,他有點失望但還是尊重了我當時的選擇,并給我一些職業發展建議,他說‘要做人類需要的而非想要的事業。’”
一生踐行一句話
在戴翔看來,古迪納夫一生都在踐行這句話。
“因為看到人類面臨能源危機,需要找到其他形式的能源,而儲能電池是新能源發展的瓶頸。因此,他開始研究鋰電池。他從英國牛津大學回到美國后,先做了些超導材料方面的研究,也是為了解決能源問題。現在,他已經97歲高齡,仍然奮戰在一線,研究全固態電池,他希望研制出一種理想的電池,更好地解決鋰電池面臨的安全性問題并提高其能量密度。”
據悉,2017年3月,古迪納夫科研組發表論文稱,他們發明了一種同時具有鋰離子和鈉離子導電性的氧化物固態電解質,用這種固態電解質制備的全固態電池的循環壽命超過1000次。
戴翔說:“20多年前,他跟我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并不是很懂。在美國高科技行業工作很多年后,我漸漸明白其真正含義,也是在他的精神和這句話的感召下,我開始思考什么是人類需要的事情,我跟古老先生一樣認為,新能源事業是人類需要的事情,所以,2012年我回國創業,選擇在儲能電池領域做創新和產業化,作為自己余生努力追求的事業。”
深耕與廣博
戴翔說:“我覺得古老先生之所以在科研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跟兩個方面有關:第一、深耕精神,堅持在一個領域不斷深耕。50多歲,他發明了鈷酸鋰材料;75歲發明了磷酸鐵鋰材料,現在97歲了還在研究全固態鋰電池,還打算繼續堅持5年,我覺得他并不是特別在乎能否獲得諾貝爾獎,他真的很享受做科研的樂趣;第二、他很有親和力。他很喜歡跟大家一起討論問題,由于他在行業的影響力,很多人都愿意跟他討論,他會鼓勵你、啟發你,這種討論也會啟發他的思考,迸發出新的思維火花。他就像鋰電池行業的一本‘百科全書’,行業內的人總能從他那兒找到問題的答案或者思路。”
戴翔還向記者說起了一件趣事:“1994年,我選修了古老先生開設的《局域電子和巡游電子理論》這門課,這門課很難。期末2個半小時的開卷考試,我們拿到卷子就開始不停寫,仍然沒寫完,因為很多都是開放性的問題。我當時只考了48分,覺得好沮喪,但其實,那是全班最高分。這說明古老先生對學生的要求是很高的,也非常鼓勵學生去拓展學識,進行深度思考。”
科研上的嚴謹和執著以及生活上的幽默隨和完整且和諧地統一在古迪納夫身上。“他很喜歡調侃、喜歡大笑,跟人聊上三五句話,感到有趣,就哈哈大笑起來。我記得材料機械系有10層大樓,整棟樓都能聽到他的笑聲;而且,他金句頻出,三五句話中就會有一句有哲理的話。‘做人類需要的,而非想要的事’,就是在跟我的聊天中隨口說出的,這也說明他是一個非常善于思考的人。”
戴翔還對記者透露了一個小細節:“古迪納夫很喜歡吃中餐,尤其是廣式點心,每次都能把點的食物一掃而空,吃完后還不忘記舔舔自己用過的餐具甚至手指,一副很享受,很喜歡的樣子。而且,他很喜歡小孩子,每次派對上有孩子出現,他都會去親親抱抱小孩子。”
戴翔敬佩地說:“從26年前我第一次見他,到現在,我感覺不到他思維的衰退。他的堅持精神和耐力讓我佩服不已。我也希望跟隨他的腳步,早日實現他的以及我們大家的全固態電池產業化的夢想。”
關鍵詞: 2019諾貝爾化學獎 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