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張均斌)暑假期間,“博物館熱”受到高度關注,各大知名場館一票難求。與此同時,展現當地獨特風貌的自然博物館、匯聚社會生活變遷的人類學博物館等特色文博場館,則因門票庫存相對充足、館藏特色鮮明,成為消費者暑期文化游覽的“寶藏去處”。
明萬歷帝孔雀羽妝花紗袍料。 江寧織造博物館供圖
美團、大眾點評數據顯示,7月以來,“小眾博物館”關鍵詞搜索量同比增長935%,攻略筆記數量增長224%。各地文博場館多措并舉,借力互聯網平臺的線上運營和數字化能力,進一步優化服務,更好地滿足觀眾的參觀需求。
比如陜西歷史博物館每周三下午為青少年團體提供參觀延時服務,多次在校園、社區舉辦“流動博物館”活動。為應對暑期接待高峰,7月29日至8月31日期間,甘肅省博物館將開放時間由17:00延長至18:00時,有效調配館內資源,做好游客高峰前的充分應對。
北京中華民族博物院藏族文化區。 受訪者供圖
依托生活服務平臺多業態、面向全國游客的觸達能力,數千家博物館通過線上平臺展現多樣化、高品質的供給。基于游客的評價,美團推出“尋寶博物館”等線上出游服務產品,幫助近300個城市的消費者,更便捷地找到人少、好約又有趣的“博物館好去處”。
美團文旅研究院院長路夢西表示,持續升溫的“博物館熱”,折射著深厚的文化自信。行業參與者不斷創新供給,優化服務。線上線下合力,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文化需求。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