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新鄉市中心醫院泌尿外一科的李龔龍作為中國援厄立特里亞第16批醫療隊隊員,現在哈利貝特國家轉診醫院執行為期一年的醫療援助任務。
在援外工作中,李龔龍發現,國內超過90%的泌尿外科手術都是以微創手術方式完成的,但厄立特里亞由于沒有微創器械,還是以傳統開放手術為主。
“泌尿外科是開展微創手術最早、發展最快,同時也是微創技術最成熟的學科之一,國內普遍配備膀胱鏡、前列腺電切鏡、經皮腎鏡、輸尿管(軟)硬鏡、腹腔鏡等。”李龔龍說,“但我在這里第一天上班就碰見一個輸尿管結石患者,結石直徑約1厘米,位于輸尿管上段,在國內首選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手術沒有創口;在這里只能選擇開放手術,雖然結石最后也成功取出來了,但患者腰部那長達近20厘米的手術切口卻深深刺痛了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手術結束后,李龔龍立刻和當地醫院溝通,看能不能開展一些微創手術。當地醫院泌尿科護士長就把李龔龍領到一個存放器械的房間,讓他自己尋找、組裝需要的器械。
李龔龍仔細檢查發現,這里有不同樣式、不同型號的舊器械,應該是不同國家捐贈的。其中,內外鞘、閉孔器、光源線、電凝線、沖洗瓶等器械來自不同年代、不同生產廠家、不同國家,所以很多都是不配套的,他只能反復組裝、試驗。最終,李龔龍成功組裝了兩套前列腺電切鏡和輸尿管鏡,另外還發現了膀胱軟鏡和輸尿管軟鏡。
很快,李龔龍遇到了一個80歲尿道狹窄患者,合并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曾接受過開放前列腺手術。高齡、合并多種基礎性疾病,在國內,這種患者的麻醉和手術風險都很大。李龔龍和當地醫生商議,微創手術是首選方案,準備給他行尿道膀胱鏡檢查術并尿道狹窄內切開術。但由于缺乏顯示器,李龔龍只好用眼直接對著輸尿管鏡看,這無疑增加了職業暴露的風險。
手術中,李龔龍通過輸尿管鏡觀察到患者前列腺部尿道狹窄,鏡體通過狹窄段后在前列腺陷窩內發現一枚不太活動的結石,就嘗試用輸尿管鉗抓取結石,但由于結石太大,反復好幾次都失敗了,當地大夫建議行開放手術。這時,李龔龍想到自己組裝器械時看到了膀胱碎石鉗,就決定再試試。
這次,李龔龍先把患者尿道狹窄段切開,然后更換碎石鉗,鉗夾石頭、上扣,小心緩慢地拔出碎石鉗,終于把結石完整地取出來了。
“其實,這個手術并不復雜,在國內有各種微創器械和碎石設備支撐,手術很順利就可以完成。但在這里我能用僅有的設備、以最小的創傷為患者解決問題,我感到非常開心,這也是我來到這里的最大意義。”李龔龍說。
李龔龍注意到,雖然這里設備落后、器械缺乏,但當地醫生對新知識、新技術、新理念十分渴望,只是苦于獲取渠道有限。李龔龍就把電腦里存的各種微創手術視頻拷貝到出國前提前準備U盤里,作為禮物送給他們,并跟他們分享微創手術心得。
“我跟他們說,現在前列腺電切鏡已經組裝好了,期待和你們一起完成厄立特里亞第一例前列腺電切手術、膀胱腫瘤電切手術。他們非常高興,也非常期待!” 李龔龍說。(記者馮金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