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央廣網北京7月11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第33個全國節能宣傳周昨天(10日)在廣州啟動。各地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助推綠色發展,一批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工程近期相繼完工。
在河北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試點項目——河北某能源企業的生產中控室內,技術人員正圍坐在電腦前密切關注著系統運行的各項參數。
項目通過從鍋爐煙氣中捕集二氧化碳,回用于醋酸生產,實現二氧化碳的自產自用。每年20萬噸二氧化碳的捕集量,既補齊了生產鏈條中的原料供應一環,又減少了企業的碳排放量。
企業總經理尹征:每年可直接降低生產成本近3000萬元,同時減少近4000輛次每年重型大卡車循環運輸帶來的排放污染,并最終實現企業每萬元生產總值二氧化碳的近零排放,為企業碳捕集與利用起到創新示范作用。
位于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的新陽居住區三期項目,建設保障性住房2900套,項目主體結構已經全面封頂,這個項目在規劃設計階段,代建項目部就組織開展了住宅小區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模擬測算,提出了不同階段的節能減碳降碳措施。
廈門市某房地產集團項目經理黃曉斌:大量使用燒結多孔磚煤矸石的材料,使用用材盡量選就近的材料廠來采購,減少運輸過程導致的碳排放。
在近期剛完工的江西贛州上猶縣營前鎮30兆瓦“漁光互補”光伏發電站,一列列整齊的光伏面板矩陣正在生產清潔能源。水面上方發電,下方水域養殖,成為“漁業、電力、環保”三贏發展的一種新能源模式。
上猶縣營前供電所所長鐘永昶:這個年發電量在2700萬千瓦時左右,大大提高了我們贛州整個電力系統的一個后盾保障。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