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淄博張女士帶一歲多寶寶去母嬰店游泳,一個月后渾身出現小疙瘩,送醫院檢查后是感染水疣。7月4日,這一話題沖上熱搜,引起寶媽們的廣泛關注,話題閱讀人次超500萬。
(相關資料圖)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皮膚科主任吳良才提醒,嬰幼兒游泳應謹防傳染性水疣等傳染性疾病。當家長發現孩子有可疑皮疹時應盡早就醫,如發生水疣應避免搔抓,以免擴散傳染,注意個人衛生,不共用浴巾。
公共泳池游泳 寶寶感染水疣
視頻里,孩子媽媽張女士介紹,醫生說此病潛伏期半年左右,在公共泳池可能會被傳染。后面給孩子身體涂上麻藥,用鑷子挑破,大概花了二百多塊錢。目前孩子身體還有疙瘩,沒完全消除。最后提醒大家不要到公共泳池去玩。
吳良才表示,水疣,其實是傳染性軟疣,是由傳染性軟疣病毒(MCV)感染所致的傳染性皮膚病,俗稱“水瘊子”。
據悉,傳染性軟疣屬于一種痘病毒,是一種古老的疾病,常見于兒童,也見于性活躍人群和免疫功能低下者。作為一種非季節性的普通疾病,各季節患者人數保持穩定。
“皮膚科接診患傳染性軟疣的兒童,在臨床上很普遍平常,家長不必過度驚慌。”吳良才說。
傳染性軟疣最初表現為白色、半球形丘疹,會逐漸增大到5-10毫米,中央微凹如臍窩,有蠟樣光澤,挑破頂端后,可擠出一種被稱為軟疣小體的白色乳酪樣物質。兒童多出現在前胸、后背,面、頸部或身體其他部位,數量從幾個到幾十個不等。成人則出現在生殖器、臀部、下腹部、恥骨部及大腿內側等部位。
圖源網絡
我是怎么被傳染水瘊子的?
很多家長認為水瘊子名稱里帶“水”,那么可能是被污染的水源傳染的,從而限制孩子去水上樂園、公共泳池等場所,但其實二者間并無關系。
水瘊子有三種傳播途徑:直接傳播、間接傳播和自體接種傳染和傳播。直接傳播包括父母通過親密接觸傳染給孩子,情侶通過性行為相互傳染;間接傳播包括使用公共洗浴場所的共用不潔浴巾或搓澡巾;自體接種傳染和傳播通常是孩子自己抓破,或搓澡過于用力而搓破傳染性軟疣,造成身體其他部位被傳染。
吳良才提醒,孩子的皮膚嬌嫩,很容易感染病毒,所以去公共泳池等地方時,最好自備毛巾,避免孩子抓撓皮膚。
如何防治和治療?醫生有話說
遇到傳染性軟疣,醫生往往采用滾動刮油的護理治療,用醫用刮匙將其刮去。除此之外,還有疣體夾除術(用鑷子夾除或鋒利的器械刮除)、液氮冷凍法以及激光療法等治療方法。如果合并感染,需要外用2%莫匹羅星控制感染,感染控制后再行夾除。治療后要注意涂抹碘伏,避免反復感染。
因其潛伏期短則一周,長達半年,平均2至3個月,所以局部治療通常一次不能治愈,如果有新發的軟疣應及時就診,反復刮除,直至不再復發。切忌在家自行處理傳染性軟疣,患者頻繁出入公共場所,可能造成二次傳播。
想要避免感染傳染性軟疣,吳良才有以下建議:
1、 減少刮破表皮的破損概率,包括摩擦、揉搓、摳挖腳下皮膚等行為;
2、 平時注意個人衛生。勤換衣物,不與他人共用潔具,特別是浴巾、搓澡巾;
3、 注意營養。提高自身免疫能力,以降低感染傳染性軟疣的概率;
4、 已經感染傳染性軟疣的,不要去公共醫院等場所;未感染的,也勿過度緊張。
采寫:南都記者 楊麗云 實習生 章嘉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