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賈淘文)日前,在第19屆亞運會的亞運村技術官員村的文化小屋里,一幅以“熔銅”技藝制成的《千里江山圖》吸引了眾多貴賓和記者的關注。該作品以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為藍本,將青綠山水和千年銅文化結合,盡顯中國非遺技藝之美。
(資料圖)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之子、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朱軍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這幅在亞運村亮相的銅制《千里江山圖》,凝結了‘朱府銅藝’五代的匠心傳承與我們父子兩代匠人的技藝大成。其設計靈感取材于宋代畫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畫面中群山圍繞,意境雄渾壯闊,氣勢恢宏,山形秀麗壯美,層巒疊嶂,群山相接。朱炳仁大師用高溫瑯彩工藝,將高溫的熔銅凝固為山,選用礦物顏料繪制上色,復原出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原作青綠山水的清秀雄健,也展現了出了中國千年銅文化與百年非遺技藝的文化魅力。”
朱軍岷大師作品《金韻竹壽》
朱軍岷大師作品《金翎錦繡》
朱軍岷大師作品《靈鶴獻壽》
多年來,朱炳仁大師與朱軍岷大師兩代匠人“銅心協力”,以創新發展傳統非遺手工技藝為己任,以“讓銅回家”為發展理念,先后在杭州雷峰塔、峨眉山金頂、常州天寧寶塔、臺灣同源橋、G20杭州峰會主會場、金磚廈門峰會主會場、上合青島峰會主會場、北京世園會主會場、泰國泰華寺、隋唐應天門、普陀山觀音法界、紹興大禹紀念館等100多個傳世項目中,留下了百年傳承五代匠心“以銅為歌”的時代旋律。
“銅心協力” 閃耀亞運
據了解,《千里江山圖》是朱炳仁大師與朱軍岷大師獻禮亞運的眾多作品中的一件。位于杭州市桐廬縣的桐廬馬術中心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專業馬術競賽場館,也是杭州亞運會馬術項目的比賽場地。“朱炳仁御馬作品展”也在這里同期開展,場館內展陳的朱炳仁銅馬體態敦厚,馬首昂揚,足部挺立,豐茂華美,形體流暢,英氣勃發,大有奔騰萬里之勢,為亞運健兒助威鼓勁。而在杭州亞運會主媒體中心展陳的則是另一件作品——《金松迎客》,璀璨的金色松枝傾斜延伸,展現出杭州作為東道主的熱情好客之意,“迎客”“陪客”“送客”的美好寓意喜迎八方來客。
朱軍岷大師表示,第19屆亞運會在杭州舉辦,是杭州人民“家門口”的盛事和喜事。辦一屆亞運,講一段故事,留下一段記憶。杭州的社會各界都在為盛會做準備,作為在杭州成長起來的非遺匠人,自己和父親也要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為杭州亞運奉獻一份賀禮。
據介紹,為了迎接杭州亞運會的舉辦,朱炳仁大師還參與創作了多件杭州亞運會限量版特許商品。
《心心相印·三連印》是由朱炳仁大師與程淑美、李東兩位大師聯手打造的亞運會特許紀念藏品,以杭州與亞運元素為靈感,正面居中位置鑲嵌“杭州亞運會吉祥物”,中部為杭州亞運會主會場“大蓮花”,居中鑲嵌和田玉璧和杭州亞運會會徽標識,意為“金玉良緣,平安順意”。《東方盛典·亞運金鑲玉璧》,由朱炳仁大師和中國玉雕藝術大師張鐵城首次跨界合作,采用非遺銅雕技藝和金鑲玉工藝,正面集十大亞運體育館于一體,中間鑲嵌杭州亞運會三個吉祥物,底座整體造型創意來源于杭州西湖著名的蘇堤和“愛情橋”,寓意杭州亞運會為中國和世界各國搭建起一座合作共贏的友誼之橋,獨具紀念意義。《亞運蓮花尊》,融合了銅器與青瓷兩種技藝,以良渚文化中的玉琮和神鳥紋飾進行創新演繹,將亞運文化與傳統文化結合得靈動生趣。《開運潤澤庚彩銅瓶》造型參照南宋越窯青瓷刻花梅瓶,以六種亞運專屬色彩在銅瓶表面自由流動,形成瑩潤迷幻的全新色界。《亞運中國象棋》由中國傳統銅雕與花絲工藝相結合,棋子精巧雅致,氣韻天成。《亞韻潤澤系列》設計概念取自亞運元素“曲水流觴”,以此傳遞出亞運會“歡聚”的概念和以宋韻為代表的詩意江南生活。
朱炳仁與朱軍岷兩代大師通過細膩的藝術表達方式與獨特的藝術構思,以高超的非遺技藝,巧奪天工的工藝設計,將傳統銅藝與亞運精神相結合,讓充滿時代生命力的傳統銅文化為當代奧林匹克亞運而歌,讓中國銅文化的光彩與奧林匹克的光輝閃耀世界。
繼往開來 “讓銅回家”
在全社會大力弘揚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中國工藝美術事業迎來了空前的繁榮,傳統文化強勢回歸,帶動了整個文化產業的復興。工匠精神越來越受到重視,匠人地位不斷提升,工匠價值得到了全社會的認可,越來越多的人喜愛并愿意為傳統手藝與傳統文化“買單”。當百年老字號站在文化產業發展的風口,朱軍岷在接受采訪時用“生逢其時”四個字概括了當今工藝美術事業發展的美好前景。
2008年,朱軍岷以父親朱炳仁大師的名字創立了一個全新品牌——“朱炳仁·銅”。在多年不懈努力下,“朱炳仁·銅”品牌在朱軍岷手中運作起來,多家專屬藝術商店在全國遍地開花,文創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吸引了眾多年輕消費者的關注,傳統藝術以嶄新的藝術表達方式走進了百姓生活。
“我的父親朱炳仁大師把銅做成了藝術品,將匠人精神傾注于每一件作品中,用自己無限的創意開拓了銅文化新生的沃土。如今,以‘朱炳仁銅雕’為核心的銅雕技藝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朱軍岷眼中父親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匠人。“父親在中國銅文化的發展中創作了眾多里程碑式的傳世名作,其熔銅藝術更是打破了銅水在模具中的束縛,讓銅以一種自由奔放、充滿生命力和熱情的形式破繭重生。作為新一代的傳承人,我更想做的工作是‘讓銅回家’,讓銅雕藝術走進每一個人的心中,讓公眾對于銅文化的視角從仰視變為平視,讓銅以百姓的語言去裝點百姓的生活。”
如今,“朱炳仁·銅”作為新國貨的代表,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在朱軍岷看來,好的產品的背后,是匠人匠心對于“美好生活”永不滿足的追求。“使用是最好的保護,消費是最好的傳承。”朱軍岷表示,作為新一代傳承人,我深知自身責任的沉重,既要傳承老一輩的大國工匠精神,又能擔負起創業創新的歷史使命,挖掘我們老手藝中的現代活力。在產品開發和品牌拓展上,“朱炳仁·銅”在堅守百年匠心傳承的同時,也不斷用時代語言和當代美學去豐富作品的表現形式。
近日,國家版權局公布了2022年度全國版權示范單位,杭州朱炳仁銅藝股份有限公司(“朱炳仁·銅”)榜上有名。“朱炳仁·銅”在朱炳仁大師和朱軍岷大師兩代匠心的努力下,目前已發展成國內生產規模最大、工藝齊全、最具品牌影響力的工藝美術領域“領頭羊”品牌之一。作為一家由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而來的文化企業,“朱炳仁·銅”一直深耕藝術版權領域,截至目前已擁有著作權作品登記證書73項、軟件著作權5項、外觀專利43項。與此同時,“朱炳仁·銅”還注重版權產品的效益轉化。企業一方面積極開拓線上傳播渠道,在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臺進行營銷推廣,通過直播、眾籌、云展覽等方式探索產品版權展示的新路徑;另一方面在線下開設浙江朱炳仁銅雕藝術博物館、上海M50朱炳仁藝術館、、重慶銅屋朱炳仁藝術博物館等藝術中心和100余家非遺生活體驗館,全面展示自有文創產品與藝術品。
朱軍岷表示,互聯網新的傳播模式,極大推動了傳統文化的復興與創新進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通過互聯網了解到了傳統非遺技藝的文化內涵及藝術魅力。匠人們通過直播平臺可以實時分享自己的創作過程,展示傳統工藝技法,在創作中及時獲得網友的反饋信息及建議,這種“足不出戶”的互動體驗,為傳統藝術的新生注入了源源不斷的設計靈感。
以技強業 古藝重光
多年來,在朱炳仁大師與朱軍岷大師兩代匠心傳承的共同努力下,“讓銅回家”的美好愿望逐漸成為現實,“朱炳仁·銅”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石,讓傳統銅文化走下廟堂,走出小眾收藏領域,面向更廣闊的大眾世界,將跨越千年的銅文化推向新時代的美學巔峰。
“如今,國家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對中國工藝美術行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發展‘黃金時期’。在這偉大的時代,我們當代匠人一定要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工匠精神,用精湛的中國工藝,講好我們中國的故事。”
朱軍岷大師對記者說:“父親已經近80歲的高齡,還在不斷地進行創作。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去踐行祖輩對于工匠精神的執著和對于實用藝術極致的追求,這種精神深深地激勵著我,也在時刻鞭策著我。我至今還記得,跟著父親在古老的建筑里運用新技法進行創作,淳樸天然的銅在他的敲打聲中,仿佛穿越了千百年的中華歷史長河,在當代發出龍吟虎嘯般的時代之音,沉睡了多年的銅文化正在一代代匠人的敲擊聲中蘇醒。”
2018年開始,朱軍岷大師參加了杭州第二輪“薪火傳承——工藝美術大師帶徒學藝” 長期帶徒(三年期)和短期授藝(一月期)計劃,不斷為非遺銅雕技藝傳承厚植青年人才,為非遺傳承注入新活力。
朱軍岷大師看到有些鄉村手工匠人的事業發展舉步維艱,他帶領“朱炳仁·銅”在浙江松陽、常山等地,相繼建立了匠人館和工作室,用全新的設計理念與技藝,幫助他們實現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通過開設專業化的培訓,讓鄉村手工匠人創造出符合現代人審美的藝術作品,精準施力做好藝術扶農與文化興農。
采訪結束時,朱軍岷大師對記者說:“我是一名‘銅五代’,同時也是一名創業者,更是工藝美術行業里不斷進取的‘趕考者’。我們這一代匠人的使命,就是傳承老一輩的大國工匠精神,擔負起創業與創新的時代使命,不斷挖掘老手藝中的現代活力。我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能接過‘朱炳仁·銅’的小小銅錘,沉下心來磨練技藝,共同推進傳統工藝和民間藝術的發展創新,一起將銅雕技藝這項中華民族優秀非遺手工藝不斷傳承和延續下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