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趙 曦/文? 實習記者 胡 靜/攝)5月29日,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圓滿閉幕。在當日的頒獎典禮上,展會同期舉辦的第二屆工藝美術文創設計大賽獲獎名單揭曉,共有14個作品獲得金獎、22個作品獲得銀獎、28個作品獲得銅獎;同時,大賽承辦方之一——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獲授“全國工藝美術文創設計大賽聯盟學校”。
據悉,本屆工藝美術文創設計大賽有1200多件作品參賽,涵蓋陶瓷、漆器、金屬、刺繡、首飾等十余種工藝美術品類,最終517件(套)作品進入終評。這些作品的完成度、主題貼合度、概念前瞻性等均比首屆更上一層樓,在傳統文化與年輕市場的碰撞中,為文創市場帶來了多種可能性。
(相關資料圖)
在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教授蔣雍君看來,本次文創設計大賽匯集了我國工藝美術創意設計的中堅力量,既是新生代工美技能人才的一次重要巡禮,也是工美職業教育群體藝術力量的一次集中展示。只有創意創新才能激活工美行業磅礴生命力,通過大賽也將帶動更多青年在技能成才之路上綻放光彩。
激活工美磅礴生命力
無文化,不振興,無創意,不轉型。
時間倒回5月27日,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6號館,第二屆工藝美術文創設計大賽展區人流如梭。在展區現場,記者看到治愈系的參賽作品《白夜童話》手辦擺件顛覆傳統雕塑制作方法,使用數字化藝術技術創作,精準展現角色每個細節,微微嘟嘴的小女孩趴坐在神態溫和的動物身上,散發著溫柔與詩意;一組以“和”為名的參賽作品紫砂套壺,更加講究紫砂壺制作方圓結合的神韻,將兩者以四兩撥千斤的功夫巧妙融合在一起,達到剛柔并濟、方中寓圓的境界;3D打印與非遺漆藝做結合設計制作的冬奧頭盔,讓體育運動充滿傳統文化的厚重底蘊……各種充滿創意、新意的文創產品讓前來觀展的觀眾嘖嘖稱奇。
蔣雍君教授告訴記者,“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承辦工藝美術文創設計大賽的目的就是為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傳統工藝創造性轉化,推動工藝美術行業高質量發展。”
競賽絕非為賽而賽,最終要為行業發展起到引領作用,為院校專業及課程改革提供思路。在蔣雍君看來,文創產品不同于藝術品,關鍵要能量化生產,要能走入尋常百姓家、服務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而隨著時代不斷更新、科技不斷進步,與3D打印等科技手段、現代理念設計相結合,才是工藝美術行業未來傳承與發展的重要趨勢,這種趨勢也在此次參賽作品中得以體現。文創產品的研發要立足IP主題,把年輕一代思維融入設計,而這種看似現代時尚的設計,其根基還是在于傳統工藝文化,只有兩者結合,才能達到高質量發展。
厚植英才培育“沃土”
正如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在本屆博覽會開幕式致辭所說,“近年來,中央決策部署,工美行業積極響應,努力踐行《傳統工藝振興計劃》。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擔當使命、不負重托,組織成就了工美行業一系列大事要事。高水平遴選的197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在行業繁榮振興中發揮著領軍人物的巨大作用,填補行業空白的全國工美標委會開始用標準引領行業規范發展,高標準培訓評賽的2萬余名工美技能人才正在成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骨干力量,67個特色產區深化發展,105個大師基地傳承創新,49個院校基地應需創建,百余名國大師省大師走進校園、走進社區、走進邊疆民族地區。這些創新和發展,催生和發展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
而這些創新與發展也提高了行業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厚植英才培育之“沃土”。蔣雍君告訴記者,在博覽會上舉辦文創大賽,讓大家看到工美院校師生正在通過文創產品,將創造性思維和工藝美術結合。更重要的是,大賽吸引了眾多學校師生的參與,為工藝美術行業未來發展培養了新鮮血液。
探索人才培養“無錫工藝”模式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的不少師生也是上述創新發展舉措培養出的新鮮血液。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坐落于陶都宜興,是全國僅有的一所以紫砂陶為特色、以藝術設計為重點的省屬高職院校,擁有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宜興紫砂陶)、全國職業院校非遺教育傳承示范基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傳承創新基地等,是全國非遺文化傳承職教聯盟理事長單位。學校深耕紫砂陶技藝,通過構建“雙元雙創雙融”人才培養體系,打造具有“無錫工藝”特色的現代工美人才培養模式。通過這種模式,該校學生在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和創新創業大賽中屢獲佳績,教師的科研和教學成果豐碩,多名教師榮獲“全國優秀教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全國三八紅旗手”“江蘇大工匠”等稱號。
2022年8月,江蘇省教育廳公布的名單顯示,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由蔣雍君領銜的紫砂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入選江蘇省職業教育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通過組建“技術與藝術、學校與企業”互融的雙師隊伍,鍛造“藝工融合、名師引領”創新平臺教學團隊,引領本地陶瓷文化與產業創新發展,著力打造“絕技、絕藝、創意型”紫砂非遺傳承人培養高地。
蔣雍君表示,“精湛的技術技藝、綜合的文化素養、融合的創新能力,是工美行業高質量發展所需的人才特質基因。學校也從厚植新時代工美人才基因入手,突破會制作不會設計、會模仿不會創新、會工藝不懂理論等工美技藝傳承困境,著力在體系構建和創新實踐上下功夫,為實現技能強國貢獻‘無錫工藝’力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