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立16周年之際,電子器件制造商偉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偉時電子”)在今年9月正式向A股發起沖擊。根據證監會官網最新披露的消息顯示,偉時電子IPO再向前推近一步,拿到了反饋意見。在偉時電子此番的IPO之旅中,夏普集團成為了不得不提及的關鍵公司,在報告期內扮演著“雙面角色”,穩居第一大客戶的同時還穩居公司第一大供應商,上述現象引發了證監會的重點關注,偉時電子則需要對這種“既是客戶又是供應商”的情況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夏普既是客戶又是供應商
作為偉時電子的“金主”,夏普集團在2016-2018年穩居公司第一大客戶,報告期內貢獻營收達到四成左右。但與此同時,夏普集團還扮演著另外一個重要角色,在報告期內均為偉時電子的第一大供應商。這種既是客戶又是供應商的情況引發了證監會的關注,證監會要求偉時電子說明公司是否從事代工服務。
招股書顯示,偉時電子主要從事背光顯示模組、液晶顯示模組等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中高端汽車、手機、平板電腦、數碼相機、小型游戲機、工控顯示等領域。其中,背光顯示模組是偉時電子的核心產品,而偉時電子與夏普集團之間濃厚的關系也是起于背光顯示模組。
偉時電子表示,公司主要產品背光顯示模組應用于車載領域,主要向夏普等車載液晶顯示器件生產商供應產品。具體來看,在2016-2018年偉時電子對夏普集團銷售收入分別約為5.41億元、6.89億元、6.07億元,占營業收入總額的比例分別為43.46%、46.73%、39%,夏普集團穩居公司第一大客戶。
除了是偉時電子的“金主”之外,夏普集團還穩居偉時電子第一大供應商。
在2016-2018年偉時電子對夏普集團的采購金額分別約為1.53億元、2.01億元、1.89億元,占采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20.63%、22.4%、19.98%。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夏普集團之外,偉時電子部分報告期內還存在Vitec集團既是客戶又是供應商的情況。
投融資專家許小恒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針對存在同是客戶和供應商的情況,一般情況需要核查合理性和必要性,是獨立的購銷業務還是委托加工、采用總額法還是凈額法等。
偉時電子在招股書中曾表示,公司存在的“既是客戶又是供應商”情況,主要系存在客戶指定采購、雙向合作導致,公司不屬于主要客戶的外協加工商。
雖然在招股書中對“既是客戶又是供應商”的情況作出了解釋,但這種現象仍遭到了證監會的重點關注。證監會在下發的反饋意見中要求偉時電子進一步說明報告期內夏普集團既是客戶又是供應商具體原因、公司是否從事代工服務,并說明與夏普的交易價格是否公允。另外,證監會還要求偉時電子說明是否存在將主要生產過程委托加工的情形。
2018年新增兩大重要客戶
在偉時電子2018年的前五大客戶名單中,出現了業成光電(無錫)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業成光電”)、京瓷集團兩個“新面孔”,其中業成光電的成立時間較短,在2016年7月才成立。
招股書顯示,偉時電子2016-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12.45億元、14.75億元以及15.58億元,營業收入不斷創出新高。在偉時電子營收不斷攀升的情形下,除了依靠夏普集團,公司另外四家大客戶也功不可沒。總體來看,在報告期內偉時電子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0.09億元、12.53億元和12.74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81.05%、84.94%和81.77%。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2017年偉時電子的前五大客戶名單中,均未出現業成光電、京瓷集團的身影,但在2018年業成光電、京瓷集團分別位列偉時電子第三大、第四大客戶。其中,偉時電子對業成光電、京瓷集團的銷售金額分別約為1.28億元、8743.14萬元,占營業收入總額的比例分別為8.19%、5.61%。
與之相對應的,林天連布集團、Vitec集團在2018年則退出了偉時電子前五大客戶名單。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般在最新報告期新增重要大客戶,需要注意形成的原因、交易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正常的商業邏輯等。
資料顯示,業成光電成立于2016年7月19日,注冊資本1300萬美元,系中國臺灣上市公司業成控股的全資子公司,主營TFT-LCD平板顯示器、顯示屏材料的制造、生產及銷售。這也意味著業成光電在成立逾一年之后,便成為了偉時電子的前五大客戶。
京瓷集團則成立時間較早,公司在全球的事業涉及原料、零件、設備、機器,以及服務、網絡等各個領域,集團下屬公司265家(含本部)。
在證監會下發的反饋意見中,也對偉時電子新晉的兩大客戶進行了關注。其中,證監會要求偉時電子補充說明報告期新增前五大客戶的獲取方式和公司基本情況,包括股權結構、實際控制人、注冊時間、注冊地、經營范圍、合作歷史等,是否與公司存在關聯關系,并補充說明報告期前五大客戶發生變化的原因。
核心產品毛利率逐年走低
大客戶、供應商問題遭到考問的同時,偉時電子核心產品毛利率逐年走低一事也受到了證監會的重點關注。
據了解,偉時電子除了銷售核心產品背光顯示模組之外,還研發、生產、銷售液晶顯示模組、觸摸屏、橡膠件、五金件等產品。根據偉時電子主營業務收入產品銷售情況顯示,背光顯示模組在2016-2018年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約為9.39億元、11.19億元、12.13億元,占營收的比例均超75%,分別為75.81%、76.23%、78.44%。
而在報告期內背光顯示模組的毛利率卻呈現逐年走低態勢。
通過主要產品的毛利率變動情況表顯示,在報告期內背光顯示模組的毛利率分別為25.08%、25.01%、20.31%。不難看出,背光顯示模組的毛利率在逐年走低,并且2018年毛利率較2016年和2017年下降近5個百分點。對此,證監會在反饋意見中要求偉時電子結合產品具體構成、售價和成本等,說明背光顯示模組2018年毛利率明顯下降的原因。
除此之外,背光顯示模組在報告期內的銷量和單價也均存在波動。
招股書披露,背光顯示模組2017年銷量2849.05萬件,2016年和2018年銷量分別為3580.11萬件和3692.43萬件。對此,證監會在反饋意見中要求偉時電子補充披露背光顯示模組2017年銷量明顯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另外,在報告期內背光顯示模組的平均銷售單價分別為26.54元、39.85元和32.94元,證監會要求偉時電子結合產品構成、尺寸、市場價格等,補充披露背光顯示模組銷售單價波動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
除了核心產品背光顯示模組毛利率下滑之外,偉時電子推出的液晶顯示模組、觸摸屏兩款產品2018年毛利率也均較2017年出現下滑,橡膠件、五金件產品毛利率較2017年出現上漲,但上漲幅度均低于1%。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偉時電子方面發去采訪函,不過截至記者發稿,對方并未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