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廣告”名不副實,“自動續費”陷阱重重,會員觀影遇“二次付費”……視頻網站“套路深”,弄得花錢消費的會員怨聲載道。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記者近日調查發現,視頻網站會員服務協議中的不少條款很霸道。比如,“騰訊有權隨時對服務條款進行修改……您繼續使用騰訊提供的視頻服務,則視為您已經接受本協議的全部修改”“愛奇藝有權基于自身運營策略單方面決定和調整VIP會員服務內容”等。
這些“霸王條款”般合同里的“心機”,真是開了眼界。問題是,自說自話,真的就可以為所欲為?根據《合同法》規定,如果在格式合同中存在明顯加重對方責任、減輕和免除自己責任的條款,那么該條款應視為無效,不具有法律效力。中國消費者協會的說法是,如果視頻因介質問題等不能如期上線甚至“有頭無尾”,很明顯屬于違約行為。這種情況,視頻網站應與消費者進行協商,及時履約、賠償。這些道理并不高深,真正的問題在于,誰給了視頻網站“挖坑設套”的信心和勇氣?
客觀地說,這些年,視頻網站會員服務是個盆滿缽盈的“金礦”。不久前,愛奇藝公布最新會員規模數據,其會員數量突破1億。此外,其他兩家視頻網站也在向“億級會員”沖刺。會員服務收費,已經成為趕超廣告經營收入的重要支柱主業。當然,蛋糕還有可能更大。隨著知識付費和文化產業越發強勁,再加上版權保護的日漸成熟,視頻產品付費消費是大勢所趨。消費者支出更多成本為文化產業提供物質支撐,互聯網文化才會在內容創新上有更多作為的可能。良性循環,利人利己。
但對于視頻網站來說,在蛋糕越來越大的同時,就更應該重視消費者的基本權益。從種種亂象可以看出,視頻網站在服務上的霸道和任性,已經成為消費者所詬病的焦點,也是法治市場要解決的痛點。視頻網站如此明目張膽“坑害”消費者,給社會留下的無非是兩個警示:一是法治進程的步伐快一些、再快一些。當個體消費者無法與之抗衡的時候,不妨考慮“集體訴訟制度”,以此降低個體維權成本,讓良法善治真正發揮作用。二是行政治理的效能高一些、再高一些。相關部門應順勢而為,在其宣傳內容真實性、會員協議合規性、服務內容公平性等層面,應盡早建章立制、強化監管——不能讓這個勃興的市場成為叢林規則的領地。
一些視頻網站難看的吃相,說到底還是驕縱與放任的結果。這個問題既不能靠消費者的火眼金睛來解決,更不能讓消費者獨自去博弈。誰來填上視頻網站挖的“會員坑”?應該對此有個快速、明晰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