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昨天,北京老城微花園參與式設計共建工作坊在東城區景山街道美后肆時文化中心熱鬧開展。在設計師的引導下,居民紛紛將自家舊物改造成各式盆栽,打造別具一格的“微景花園”。據介紹,目前位于美后肆時文化中心的“微景花園”示范中心已經建成,30余個居民自制的微花園也在景山街道落地。后續,8個社區的特色社區微花園將陸續亮相。
用完的奶粉罐、破損的平底鍋、廢舊的水壺……昨天下午,來自汪芝麻社區、黃化門社區等8個社區的居民帶著自家的舊物來到活動現場。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教授侯曉蕾向居民分享了日常生活中的舊物變身案例、改造手法、色彩搭配以及舊物改造種植流程等。侯曉蕾說,希望通過“微景花園”的模式,探索景山片區作為歷史保護街區的綠色微更新治理路徑。
改造完成后,居民帶著自己的藝術盆栽來到景山街道“微景花園”示范中心。這里通過植物品種、景觀裝飾等劃分了8個不同的主題,設計靈感來源于《詩經》,包括一米陽光園、蟲飛同夢園、皇城朝露園、杏林百草園等,并由8個社區的居民代表認養。記者看到,童趣微花園里增加了廢棄的木馬等兒童玩具,蟲飛同夢園里擺放了舊紙板、枝條等制作的昆蟲旅館,杏林百草園里增加了地面種植易活的北京草本藥植。
據悉,“微景花園”最初在史家胡同以居民參與式共建的方式,征集改造了6個居民家門口的點位,并逐步吸引更多居民自發改造社區里的微花園。目前,已有30多個居民自制的微花園亮相,點亮胡同生活。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陳雪檸
流程編輯:u060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