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高原與華北平原過渡地帶的末端,北京延慶區與張家口懷來縣交界之地,四月的官廳水庫靜悄悄。4.7萬平方公里的水庫流域面積,讓很多初入官廳的人以為,這里藏著一片海,春季的“海風”洶涌,鷗鳥們在水面上落腳又徘徊,在社交平臺上的照片里,這里有與天相接的水域和大片的蘆葦,而實際上,這里也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通道上的一處落腳點。于游客來說,官廳是周末踏春的一站,而于十萬候鳥來說,官廳是生命旅途中的驛站。
(資料圖片)
打卡地點:官廳水庫、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
打卡亮點:像“海”一樣遼闊的水面,還有候鳥相伴
提示:門票免費,出入口多,部分出入口不允許私家車進入
在官廳水庫看“海”。記者 田杰雄 攝
魚翔淺底 水庫邊也有海的味道
從北京城區出發,抵達京冀交界的官廳水庫,最快也需一個半小時,好在途經4月的京藏高速,翻過崇山、走過關溝、虎峪、八達嶺,一路都有繁花相送。等來自北京的自駕車輛駛入河北張家口懷來縣,即便都是為官廳水庫而來,車輛又會分流至不同的方向。
這或許是因為官廳水庫實在太大。這里是新中國第一座大型水庫,總占地面積140平方公里,庫容量41.6億立方米,幾乎趕上一整個太湖的蓄水量。水庫各段景色各異,無論是打準主意來釣魚的,還是做好攻略來露營的,甚至是來劃槳板、乘摩托艇的,都能在水庫邊尋覓到一處合心意的地方。
懷來大橋下,官廳水庫最佳看“海”處。記者 田杰雄 攝
但若是為了來水庫邊看“海”,熟悉這里的人多半會推薦懷來大橋下,一片尚未被商業開發的庫邊區域,來過的人稱這里是絕佳的觀“海”之地,“在那兒,確實能感受到一些海的‘味道’。”
水面在這里延伸至天際,沒有沙灘,但春季的風會將這所有與海相似的氛圍值拉滿。它讓風車打轉,蘆葦飄搖,它也吹皺海面,讓靠近庫邊的水一遍又一遍拍打碎石,“海風”強勁,不止讓成群的鷗鳥在水面上不得安穩,也幾乎要把人們的發際線吹得節節敗退。
鳥兒們在波濤起伏的“海”面上飛舞。記者 田杰雄 攝
只有平靜無風的晴天,庫邊才會呈現出幾分原本的模樣。四月中旬,馳騁在海面的鷗鳥不知去向,微波的水面上,有滿目的白骨頂雞緩緩游動,靠近庫邊的水面下,也有了小魚擺尾的影子。
候鳥鳴囀 一個并不適合拍照的打卡地
“官廳水庫魚三尺,夾庫湖山兩岸青。”這是1958年,郭沫若筆下的官廳水庫。作為海河水系永定河上歷史最久的大型水庫,官廳水庫是永定河流域最大的控制節點和生態節點,是北京的備用水源地,也是首都周邊及華北地區重要的人工庫塘濕地。
2014年,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開始建設,六年后才正式開園。在過去的近十年里,這里肩負著保護候鳥棲息地的使命,慢慢地,官廳水庫開始有了與以往的半世紀都不相同的風貌。
水庫濕地深處,岸邊蘆葦飄搖。記者 田杰雄 攝
在濕地公園深處,博物館中記載著近年來官廳水庫周邊的生態情況,超過1.3萬公頃的公園,濕地率超過97%,這里生長著318種植物,觀測到192種鳥類,每年有十萬只候鳥在此落腳,濕地公園為候鳥提供了豐富而優渥的環境。
事實上,在全球九大候鳥遷徙路線中,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是鳥類數量最多,也是鳥類面臨威脅最大的路線,它也被稱作最繁忙的候鳥生命線。每年,有超過5000萬只候鳥,從俄羅斯遠東和美國的阿拉斯加地區出發,途經東亞、東南亞,最終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落腳。在我國,候鳥會飛越東部及沿海地區,而華北平原上的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則是這條生命線上一處重要的驛站。
冬去春來,冰消雪融后的三四月份,大面積的淺灘濕地逐漸裸露,水生動物也在無聲地迅速繁殖。四月中旬的春風尚未吹綠公園的植被,平日里進園的人不多,這里總是靜悄悄的,也正因如此,水鳥撲棱翅膀的聲音總是格外真切,靠近水域處,還能聽到它們的竊竊私語。
坦白地講,初春的濕地公園實在不是一個適合以拍照方式打卡的目的地,行程匆匆的游客,總是難以捕捉那些在車窗外突然飛馳而過的水鳥,也很難有心思去穿過漫長的棧道拍攝一場“鳥滿為患”的聚會,偶爾落在樹上那些讓人叫不出名字的水鳥,不等人們端起相機就已經遠走高飛。
但喜歡這里的人說,在這兒,可以嘗試不再依靠相機記錄畫面,要去感受濕潤的風,聽飛鳥的獨唱與和鳴,為著落在眼前的水鳥而驚喜……對于不趕路的到訪者,濕地公園里,所見即所得。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