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星云湖 云南日報通訊員 李丹 攝
(相關資料圖)
近年來,玉溪市加快調整農業種植結構、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聚焦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有效促進撫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三湖”流域綠色高質量發展。圍繞“三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綠色發展工作,玉溪市先后制定《建立健全玉溪市“三湖”流域農業綠色發展工作機制》《“三湖”流域農藥經營使用管理辦法》《“三湖”流域化肥銷售使用管理辦法》等工作措施,研究制定“三湖”徑流區農作物種植正負面清單,鼓勵種植烤煙、水稻、荷藕、大豆等環境友好型和生態保育型作物,實施澄江市、江川區、通海縣“三湖”流域“十四五”種植結構調整方案,進一步細化目標、任務、措施,統籌推進減肥減藥各項措施全面落實。
“三湖”流域化肥、農藥使用量同比分別減少2.46%、1.02%
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2.65%
“三湖”流域累計調整種植環境友好型和生態保育型作物28.36萬畝
“三品一標”產品127個 認證面積32.1萬畝 總產值21.3億元
化肥農藥少 源頭保障好
初春時節,通海縣河西鎮田間地頭長滿綠油油的白菜。“你們家的是哪幾塊?”“帶我們一塊地一塊地看一下。”在漢邑村村民楊小玲家的白菜地里,玉溪市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實地核查。“幸虧我們給上一茬白菜買了保險,獲賠一萬元,不然真的虧大了。”楊小玲口中的保險,正是玉溪市綠色有機農產品收益(收入)保險(以下簡稱綠色收入保)。
據悉,為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和轉型升級,助力杞麓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態補償機制建設,通海縣去年在杞麓湖流域試點推廣綠色收入保,采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農戶主體自愿參與的方式協同推進,每畝保費480元,其中財政補貼80%、農戶自繳20%。綠色收入保承保的蔬菜主要以白菜、生菜、油麥菜、上海青4個品種為主,按照每茬4000元的價格進行保護,若農戶一茬賣價低于4000元,按差價進行賠付。
“菜農投保綠色收入保后,需要按龍頭企業提供的蔬菜品種、管理技術來種植,等蔬菜成熟時,由龍頭企業按照當時的市場行情統一收購和銷售。”玉溪市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黃四華介紹,這樣做是為了引導農民改變產業種植模式,讓農產品生產由“小而散”向“大主體、大平臺”模式轉變,品質向綠色有機方向提升。
“我們家上一茬6.3畝田的白菜都參加了綠色收入保,雖然受市場影響每畝只有1000多元收入,但幸好有保險公司兜底,否則風險就得自己承擔。”楊小玲介紹,現在種的第二茬白菜也繼續投保了。參加綠色收入保后,有龍頭企業技術人員定時到田里進行指導,督促使用有機肥等,自己種菜技術提升了,栽出來的菜也比以前好。
去年底,江川區寧海街道海滸社區種植的綠色生態大白菜集中上市,但卻遇上市場行情不好。由于海滸社區作為玉溪綠色有機農產品收益(收入)保險試點區域之一,為菜農種植的蔬菜購買了保險,因此,售賣大白菜的當天,共保體就如約給菜農兌付了保費,菜農的收入得到了保障。
據保單數據顯示,目前通海縣已開出綠色收入保保單的承保面積累計達到10000畝。下一步,玉溪將根據試點完成情況進行成效評估,再因地制宜擴大保險實施范圍和種植品種。
記者從玉溪市“湖泊革命”指揮部獲悉,2022年以來,玉溪市全面聚焦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多措并舉助力“雙減”,制定配方肥定制專銷工作方案,實施精準施肥,推進化肥施用定額制管理;建設生物凈化池,農業廢棄物腐熟還田替代部分化肥,引導轉變施肥方式。指導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按照綠色生態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組織生產,大力推廣生物防治,水稻、烤煙控氮減磷等新技術;實施測土配方、統防統治、綠色防控等措施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
農業設施強 迸發綠動力
走進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位于通海縣河西鎮下回村的種植基地,滿棚的“雪山”月季含苞欲放,工人們穿梭于花海間,收獲著“美麗”。整個種植基地采用無土化栽培模式,工人仿佛置身于鮮切花車間,為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
“這個基地有200多畝,種了19個不同品種的月季,都實施無土化栽培。”基地生產主管魯艷芳介紹,無土栽培技術的應用在花卉產量的提升、精準施肥灌溉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比如目前這個基地每平方米的產量從傳統種植模式的六七十枝提高到了150枝。同時,由于水肥一體化設備的應用,還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30個工人就可以管理200畝的基地。目前,公司已有400畝土地實施無土化種植,還有200畝正在改擴建,預計今年下半年可完工。
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董事長段金輝介紹,公司在提高鮮切花質量,推動花卉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同時,還帶動周邊100多戶農戶拓展了高效栽培技術標準應用面積近千畝,通過示范引領,實現流域經濟綠色發展。
為有效削減農業面源污染,近年來,澄江市以生態農業賦能綠色發展,采取政府帶動、企業聯動、農戶參與的方式,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藍莓、烤煙、荷藕等低水、低肥、低污染農產品。其中,藍莓作為保護撫仙湖徑流區生態環境的低污染作物之一,隨著種植技術不斷進步,向著全基質、水肥一體化設施農業發展,進一步實現種植尾水全收集、全處理、全循環利用。
來到通海錦海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花卉種植基地,挖機揮舞著鐵臂整理土地,工人們為搭建無土化栽培設施忙碌著,基地升級改造正在進行。
近年來,玉溪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農業節水增效行動,不斷探索“配方肥+有機肥+種肥同播”及“有機肥+水肥一體化+配方肥”等技術模式,提高化肥、農藥利用率;流轉土地規模化經營,推廣“烤煙+綠色蔬菜”“烤煙+蠶豆”“觀賞稻藕+旅游”等綠色高效輪作種植模式;推進“三湖”流域綠色有機農產品品牌建設及認證、玉溪綠色有機農產品收益(收入)保險試點,促進綠色高原特色生態農業發展。截至目前,“三湖”流域綠色食品、有機產品、無公害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三品一標”持有效證書產品已達127個,認證面積32.1萬畝,總產值21.3億元。
同時,玉溪市還強化“檢打聯動、行刑銜接”措施,構建農藥誠信體系,將農藥執法監管結果與農藥登記、生產經營許可和政策扶持等措施掛鉤,完善監管長效機制,全力護航農產品穩產保供和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2022年以來,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465人次,檢查企業3114家,整頓市場993個,總計立案36件,確保了農藥依法生產、規范經營、科學使用。(云南日報記者 李蘇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