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西方盛行的女巫,通過使用迷幻劑使人產生幻覺,以達到控制信眾的效果。
(資料圖片)
使人產生幻覺,這是大家對于迷幻劑的常規認知,然而理論上,迷幻藥也可以用于特殊疾病的治療,例如抑郁癥等。也正因此,醫學界對于迷幻藥的研究從未停止。
1938年,瑞土巴塞爾的山德士實驗室中,一種名為lysergsaurediethylamid的化合物誕生,成為迷幻劑研發歷程上不可忽視的節點。
這類化合物為麥角酸二乙酰胺,英文簡稱LSD,因為威力極猛,日后成了臭名昭著的迷幻藥,被世界各國嚴格管控。
不過,百年來,生物科技公司對于LSD的研發并未停止。基于LSD研究,甚至誕生了上市公司MindBio(心靈生物療法)。
只是,這家希望給人們帶來心靈療法的企業,自身心情或許并不美麗。今年5月份以來,MindBio股價一再下挫,跌幅已經超過60%。
近年來,迷幻劑相關研究越來越多,尤其在精神心理疾病方面的效果令科學家、藥企興奮,但這類物質能否成為藥物,仍需時間檢驗。
而從MindBio的表現來看,迷幻劑這種東西,似乎在科學研究中“復興”了,但又沒“復興”。
/ 01/
迷幻藥之王??
有關LSD的致幻作用,在1943年得到了第一次記錄,親歷者為其發明人阿爾伯特霍夫曼博士。
1943年4月16日,霍夫曼親身體驗之后發現,LSD為其打開了新世界(600628)的大門。
服用之后,他產生了醉酒的感覺,不過沒有什么不舒服,只是大腦異常活躍。最明顯的一點是,所有的聲音都變成了視覺信號。在其大腦中,每一個聲音都引起色彩的幻覺,總有不停的形狀和色彩的變化,像是萬花筒一樣。
霍夫曼隨后記錄道:“有一點讓人愉快的、像在神話中的仙境的感覺”。
的確如此,事后來看,LSD是一種致幻效果特別強的化合物。其他毒品的劑量單位都是用毫克或克,而LSD則只需要用微克單位。
一次服用100微克,相當于一粒沙子重量的十分之一,卻會造成持續6到12個小時的幻想盛宴,正如霍夫曼那樣。也正因此,LSD被稱之為迷幻藥之王。
1950年前后,英國情報機構曾試圖用LSD和麥司卡林(一種從美洲仙人掌中提取出的致幻劑)作為“吐真劑”,讓目標在陷入幻覺狀態后說出實話。
與此同時,LSD被墨西哥毒梟利用,開始逐漸泛濫,在1960年后使用達到了頂峰。但畢竟,這是一類可以歸為毒品的物質,并且有著極大的副作用。
實際上,LSD能夠產生難以控制的暴力、驚人的躁動,甚至會誘發自殺和殺人。毫不意外,一場嚴格的管控行動開始了。
1965年-1970年期間,美國迅速收緊對迷幻劑的限制,頒布了《受管制藥物與物質法令》,把LSD、裸頭草堿等致幻劑,跟海洛因、大麻等沒有醫療用途且極易濫用的物質納入了“一級管控制劑”名單。換句話說,致幻劑被當成毒品——直接把致幻劑在除科研目的以外的使用定義為非法行為。LSD濫用的始作俑者墨西哥大毒梟因此入獄。
一系列的嚴厲打擊,使得LSD需求急劇萎縮。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以醫學目的為初衷的LSD,就此走向生命終點。
/ 02/
以臨床為需求的探索
毒品可以作為藥物使用并不是新鮮事,許多毒品正是因為醫學使用而誕生。近年來,迷幻劑相關研究越來越多,尤其在精神心理疾病方面的效果令科學家、藥企興奮。
LSD也在科學探索中“復興”了。上文提到的MindBio,就是當前研發LSD的先驅。那么,在臨床醫學中,LSD又能有哪些潛在應用呢?
根據MindBio的管線來看,大致分為兩類:精神疾病或者腫瘤患者的臨床關懷。
精神類疾病中,包括煩躁癥、抑郁癥等。MindBio主要攻堅抑郁癥領域。根據MindBio的臨床設計,其主要希望在客觀和主觀層面給抑郁癥患者帶來改善。
客觀方面,主要是睡眠質量等指標;主觀指標則是患者的情緒,包括“創造力”、“幸福感”等情緒維度。
截至目前,該臨床已進入2期研究階段。最新的數據顯示,其在主觀指標和客觀指標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例如,患者表示不那么“生氣”和不那么“煩躁”了。
除了精神類疾病,MindBio還推進了針對無精神疾病的晚期腫瘤患者的臨床實驗。在MindBio看來,晚期腫瘤患者雖然沒有精神類疾病,但是會因為疾病的痛苦帶來相應的癥狀。
這些疾病會顯著影響患者的治療,因為可能帶來依從性降低、住院時間延長、生活質量下降等傾向。如何改善晚期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也是醫學中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
根據MindBio的設想,LSD可以帶來提升情緒和改善睡眠方面的效果,對于這類脆弱的患者群體非常有益。目前,該臨床也已經進入2期臨床。
也正是基于上述臨床撐起的預期,MindBio最終在今年5月份于加拿大證券交易所上市。
然而,對于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來說,上市并不是終點,相反,挑戰才剛剛開始。
/ 03/
挑戰才剛剛開始
迷幻劑的迷幻價值,使得MindBio面臨著一個又一個的挑戰。
對于MindBio來說,一方面其需要將上述早期管線真正推進到后期的臨床,乃至最終上市。目前,雖然MindBio已經在多個早期臨床中取得了不錯的結果,但都是建立在小規模的研究上,后續還有可能遇到極大的變數。
另一方面,MindBio還需要在如何避免藥物的濫用方面取得均衡。畢竟,其設計的藥物是居家使用模式。后續在各地上市后,是否會遭遇藥物濫用等問題尚不得知。
綜合因素導致,MindBio上市后股價表現并不出色。截至8月20日收市,公司股價距離上市之日股價跌幅已達64%。
盡管LSD這類物質最終能否真正能否成為藥物,仍需時間檢驗,但對于創新藥行業來說,需要更多MindBio這樣的公司出現。畢竟,對于biotech來說,核心使命是深入“無人區”探索。
至于藥物本身沒有好壞之分,濫用時可能是毒藥、毒品,科學合理應用則是有臨床價值的藥物。
只有越來越多這類靈感驚人的企業的出現,才能推動整個行業研發創新能力不斷向上。
文/黃愷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氨基觀察。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