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發布研究報告稱,目前鈣鈦礦組件處于從0到1的產業化初期,力圖突破穩定性、大面積制備、效率三角難題。展望遠期,單結鈣鈦礦組件通過規模效應和主輔材國產化,有望最終實現效率25%、成本0.68元/瓦,對應度電成本0.255元/度,較該行測算的晶硅極限低11%,從而提高鈣鈦礦技術競爭力,打開電站市場空間。從產業鏈角度,鈣鈦礦組件封裝環節重要性較晶硅進一步提升,帶來POE粒子膠膜產業鏈、導電玻璃產業鏈、ITO等靶材產業鏈的變化與機遇,建議關注以上方向。
(資料圖)
中金主要觀點如下:
第三代太陽能(000591)電池技術,鈣鈦礦魅力何在?
晶硅體系下光伏系統造價較難降至2.58元/瓦以下,較該行測算光儲/光伏制氫平價所需的2元/瓦仍有距離,光伏空間打開需要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太陽能電池技術突破。鈣鈦礦電池具備上述理論優勢,同時兼具熱斑問題弱、柔性化等薄膜電池特性,行業發展需求推動鈣鈦礦關注度提升。
一級資本風起云涌,2020年以來鈣鈦礦行業緣何催化?
2009年學界首次提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結構后,僅用十年時間實驗室轉換效率就突破25%。2020年以來,實驗室內界面修飾、材料改性工作密集落地,技術穩定性、轉換效率機理研究突破,為鈣鈦礦產業化奠定基礎。2022年以來,國家政策、一級資本為更多鈣鈦礦中試產線建設提供支持。協鑫光電、纖納光電已于今年中率先開始百兆瓦產線調試爬坡;極電光能、萬度光能等企業已于今年三季度開始百兆瓦產線設備進場,該行預計1H23將是相關企業量產配方、設備驗證關鍵期,若成功,企業預計將會開始吉瓦級的產線建設。
鈣鈦礦電池組件商業化量產進展到哪一步了?
目前鈣鈦礦組件處于從0到1的產業化初期,企業在電池結構、材料體系、制備工藝、生產設備上各顯神通進行路線驗證,力圖突破穩定性、大面積制備、效率三角難題。若企業順利實現產線調通、產能爬坡以及良率提升,該行預計百兆瓦試制線的目標效率16%、成本1.51元/瓦,對應度電成本0.38元/度,較晶硅高23%。后續若能進入GW級量產時代,通過采購量和轉換效率提升攤薄成本,目標實現效率18%、成本1.1元/瓦,度電成本較晶硅差距縮窄至6%,該行預計量產初期BIPV市場有望成為鈣鈦礦企業的“孵化器”。展望遠期,單結鈣鈦礦組件通過規模效應和主輔材國產化,有望最終實現效率25%、成本0.68元/瓦,對應度電成本0.255元/度,較該行測算的晶硅極限低11%,從而提高鈣鈦礦技術競爭力,打開電站市場空間。
鈣鈦礦產業鏈蘊含哪些光伏投資新方向?
基于當前企業的產能規劃,該行預計到2026年,鈣鈦礦國內總產能有望突破25GW,鈣鈦礦制造業、設備業年產值有望突破400億元/100億元。從制造企業角度,目前鈣鈦礦材料體系、制備工藝、生產設備仍處于快速試錯迭代期,該行認為技術高速成長期頭部企業具備先發優勢,行業后發優勢并不明顯。從產業鏈角度,鈣鈦礦組件封裝環節重要性較晶硅進一步提升,帶來POE粒子膠膜產業鏈、導電玻璃產業鏈、ITO等靶材產業鏈的變化與機遇,建議關注以上方向;此外,鈣鈦礦電池制備流程有別于晶硅電池,帶來涂布設備、PVD設備、激光設備等增量設備需求。
風險提示:技術進步不及預期,設備輔材國產化不及預期,企業融資進度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