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額商譽及資產的大規模增加主要產生于公司的外延式并購。Wind數據顯示,2014-2017年上市公司分別完成241起、345起、214起、135起收購,從并購事件發生年度的角度看,2015-2016年是各收購標的業績承諾集中期,2016-2017年是收購標的業績釋放的高峰,而2017-2018年則是業績承諾集中到期的時間節點。
理論上說,業績承諾的最后一年以及業績承諾到期后的第一年是外延并購業績爆雷風險最大的兩個時間點。天風證券研報數據顯示,雖然2018年A股上市公司計提商譽減值準備1665.33億元,但2019年上市公司的“爆雷”風險也不容小視。
高商譽公司數量保持高位
根據Wind數據,2019年三季度末,A股上市公司商譽總規模達到1.39萬億元,大體與2018年同期持平,僅比2018年年底高出746億元,商譽總額占兩市上市公司總凈資產的比重為3.11%,相較2018年年底的3.21%僅下降了0.1個百分點。
截至2019年9月30日,A股上市公司中商譽與凈資產比值超過80%的共有28家,比2018年年底減少6家,略有好轉;其中比值超過100%的公司共計12家,相比2018年年底減少6家,而比值介于50%-80%的公司有83家,與2018年年底相比減少18家,比值介于20%-50%的公司有380家,較2018年年底增加了16家。
從內部結構的角度看,高商譽占比的頭部公司數量減少主要源于部分高商譽占比公司于2018年已計提商譽減值準備,雖然A股上市公司商譽的總規模并未明顯減少,但高商譽企業內部結構則出現明顯的改善,頭部高商譽公司比重下降明顯。
如果以商譽占凈資產比重的50%為分水嶺,截至2019年9月30日,高于這一比值的上市公司共計111家,相較2018年年末略有下降。從分行業的角度看, 2018年,高商譽企業主要集中在傳媒行業,經歷了2018年集中計提商譽減值準備,2019年三季度末,傳媒行業商譽占凈資產比重超過50%的企業數量由44家降至4家。而經歷了一輪“洗澡”之后,2019年上市公司商譽的“風格”出現了明顯轉換,高商譽占比行業由傳媒行業轉向了制造業與軟件行業,Wind數據顯示,制造業與軟件行業商譽與凈資產比重超過50%的公司數量占兩市高商譽公司總數的比重為71.17%。
商譽“風格”的轉換也為資產減值科目的后續變化埋下了伏筆。
“傳統”資產減值
截至2020年1月6日,共有617家上市公司發布了業績預告,其中預減公司45家、續虧公司54家、首虧公司73家,占目前已經發布業績預告的27.87%。值得注意的是,業績下降的上市公司中不乏曾經的“巨頭”與“龍頭”企業。
2019年年末,慈星股份發布業績預告,2019年預虧7.20億至7.25億元,上年為盈利1.38億元。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為前期收購的杭州優投科技有限公司及杭州多義樂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存在大額計提商譽及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的跡象,經測算,上述兩家公司計提減值準備的金額預計在6億元左右;此外,由于市場競爭加劇及電腦橫機機型更新速度加快等因素,預計產生存貨減值損失1億元左右,兩者合計,慈星股份約計提減值準備7億元。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2015-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慈星股份的凈利潤分別為1.03億元、1.24億元、2.39億元、1.38億元、4561萬元,合計也不足7億元,多年的利潤累積不及一次減值。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年報預告的“大雷”則由保健品龍頭引爆,2019年12月31日晚,即2019年最后一個交易日收盤后,這家保健品行業龍頭企業在跨年夜,不合時宜地放出了一個“炸雷”。
根據湯臣倍健2019年業績預告,預計上市公司在2019年度虧損3.65億元至3.70億元,而上年同期則盈利10.02億元。虧損主要原因系對2018年支出35.14億元收購的企業Life-Space Group Pty Ltd(下稱“LSG”)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湯臣倍健半年報顯示,公司賬面總商譽21.61億元,全部為收購LSG時產生,而此次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約10億至10.50億元,約占賬面總商譽的50%,同時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約5.40億至5.90億元。并表不足一年,就大規模計提資產減值,不禁令人唏噓。
針對計提巨額的資產減值準備,湯臣倍健在業績預告中解釋為,受《電商法》實施影響,2019年LSG在澳洲市場的業務未達成預期,給公司業績帶來較大不利影響,基于此,對前期收購LSG形成的商譽進行了初步減值測試,并計提商譽減值準備;同時,公司投資的部分參股企業受經濟環境、經營情況等因素影響,業績不佳,公司對部分參股企業長期股權投資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金額約7000萬至9000萬元。
湯臣倍健上市近10年來從未出現過虧損的狀況,除2016年外,營業收入增速始終保持兩位數,而且,就在3個月前披露的2019年前三季度報告中,湯臣倍健依然實現凈利潤11.91億元,但短短數月后,湯臣倍健的業績卻“大變臉”,也使得商譽爆雷的緊張情緒從一般上市公司蔓延至行業“龍頭”上市公司。
而頭部企業以及一般企業的同時爆雷則為2019年年報的披露增添了幾分凝重。
“新”型資產減值
傳統的資產減值雷區主要包括應收賬款、存貨、商譽三大資產科目,而相比往年,2019年年報業績預告的資產減值科目則出現了些許變化。
中集集團在2019年12月31日發布公告,“結合本公司海工業務的實際經營情況以及未來行業趨勢、市場格局、平臺市場需求、未來的售價/租金波動、利用率變化、成本支出波動等綜合因素,本公司判斷和海工業務有關的平臺資產存在較大的減值跡象,但截至目前相關平臺資產減值測試工作尚在進行中,預計2019年需計提減值約人民幣40億元-55億元左右。”
歷年財報數據顯示, 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中集集團凈利潤為40.68億元、12.22億元,合計約為52.90億元,如果按照減值最差情況進行計提,那么將“吞噬”上市公司自2018年以來的全部凈利潤。
不過,就在發布減值公告的同一時間,中集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出讓土地將預增凈利約66.9億元。很明顯,上述資產減值將與前海土地使用權的出讓形成對沖,預計將不會對2019年業績造成重大影響,雖然上述對沖行為使得公司2019年的業績不至過于難看,但從中小股東的角度,卻是變相“盤剝”。
更具有“雷”點的是,昊華能源公告稱,2015年2月,公司出資17.20億元收購北京工業發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鄂爾多斯市京東方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京東方能源”)30%股權,同時披露京東方能源擁有巴彥淖井田9.6億噸煤炭配置資源量,而經過自查,披露配置給京東方能源位于巴彥淖井田的煤炭資源量為9.6億噸,與京東方能源實際擁有4.5億噸資源量不一致,而京東方能源按照擁有9.6億噸煤炭配置資源量進行賬務處理,使公司自2015年起合并口徑資產虛增約28億元、少數股東權益虛增約14億元,2015年當年公司歸母凈利潤虛增約14億元。
無獨有偶,另一家國企華東科技于2019年年底發布公告稱,公司對控股子公司南京中電熊貓平板顯示科技公司(下稱“中電熊貓”)8.5代線TFT-LCD生產線項目資產組(下稱“資產組”)進行減值測試后,擬對資產組計提資產減值 56.56億元。
公告中解釋計提資產減值原因為,2019年度液晶面板行業出現產需不平衡,部分產品售價最大跌幅達30%;另一方面,經濟增長放緩、面板市場存在供大于求的趨勢,預計液晶面板價格短期內難以大幅回升。
Wind數據顯示,自2015年公司的業績就已經出現了問題,華東科技的業績嚴重依賴于投資收益與其他收益,2015-2018年,公司兩類收益合計分別為1.04億元、1.16億元、8.62億元、10.97億元,若剔除該部分收益的影響,2015年至今,華東科技均處于虧損狀態。
在持續“虧損”的狀態下,計提巨額資產減值,或許將是華東科技一次“徹底”的大洗澡。
雖然上述三家公司的資產減值規模并不算驚人,但所反映出的問題依然值得關注,資產減值的科目正在從傳統的資產科目商譽、應收賬款、存貨向無形資產、固定資產等資產科目蔓延,從中集集團資產組的盈利能力到昊華能源的礦藏儲量,無疑都加大了對企業財務報表的分析難度,而對于投資者來說,在關注企業盈利狀況的同時,更應注意企業的資產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