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A股市場迎來解禁高峰,僅1月份單月解禁規模就超過6800億元。有機構預計,2020年全年,A股解禁規模將達到3.5萬億元。
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2020年1月份是A股解禁高峰月,全年則有近3.5萬億元的解禁規模,主要集中在通信、電子、輕工、計算機、醫藥、金融等領域。考慮到一些個股估值水平不算太高,總體而言對A股形成的擾動影響或將小于上期峰值。但是,對一些當前股價大幅高于解禁股東持有價的上市公司,以及嚴重虧損股東套現意愿強烈的個股,投資者仍需保持謹慎。
在招商銀行分析師朱肖煒看來,1月份解禁規模的節奏呈現逐步攀升態勢,下半月解禁規模將會顯著高于上半月。因此,需要注意本月下旬大規模解禁可能帶來的供給沖擊。朱肖煒表示,本月多空因素交織,短期股市或以震蕩態勢運行。
“以史為鑒,A股大量解禁對市場影響有限。”海通證券分析師荀玉根表示,不必過于擔憂1月份產業資本持有A股到期解禁高峰期影響春季行情。首先,解禁不等于減持。解禁額并不代表產業資本減持額,還要考慮限售股解禁后減持的約束比例及市場行情對產業資本增減持的影響。其次,減持意愿與行情及估值高低有關。從歷史上看,市場底部及估值底部附近產業資本往往表現為凈增持,但在市場行情持續回暖時,產業資本往往表現為凈減持。
那么,大非(大規模的限售流通股)和小非(小規模的限售流通股)哪個更被業內擔憂?從以往限售股解禁后的實際減持情況看,小非是最主要的減持主體。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認為,出于對公司控股權、為后續融資提供有利股價等因素考慮,大股東在限售期滿之時往往不會大量減持。小非作為短期投資者,對投資收益和流動性風險的關注度更高,在限售期滿時往往會選擇將收益套現。
“具體到解禁個股,需要仔細甄別風險與機會。如果上市公司業績下滑或價值明顯被高估,限售股解禁后遭到大股東套現減持的可能性較大。具有明顯浮盈的定增個股在解禁后參與機構減持的動力較大。上述兩種情況都會對股價形成負面沖擊,需防范風險。”北京地區一家券商研究所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