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投資者情緒“晴雨表”之稱的融資融券余額,近日上演了一場跨年連漲行情。
據東方財富數據中心顯示,截至1月6日,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報10372億元,創下2018年2月6日以來的階段性新高,與此同時,這也是2019年12月18日以來,兩融余額連續13個交易日站在萬億元關口之上。
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兩融余額的增加,一方面受前期兩融政策的松動影響,但更主要的,反映了投資者情緒轉暖以及市場風險偏好的提升。
袁華明稱,投資者情緒明顯好轉,與近期諸多利好A股的消息有很大關系。年初降準的落地,為A股市場提供了更好的流動性環境和預期。國際上不確定風險的改善,也降低了國內經濟發展和投資風險。加之來自資本市場的一些利好政策,較好地穩定和提升了投資者心理預期和市場信心。當前核心資產估值仍具有較為明顯的吸引力,這從去年以來的外資凈流入中可窺見一二。
太平洋證券策略分析師金達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補充稱,除上述因素外,央行降準配合2020年專項債的發行,使得投資者對經濟基本面預期持續向好;此外,結合近日銀保監會提出的“要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來看,今年資本市場的增量資金空間被進一步打開,這也有利于提升投資者對A股市場的風險偏好。
事實上,從近期兩融余額的市場表現來看,“意料之中”可以說是業內普通共識,而這也源于一系列利好因素的加持。
首先,從資金面來看,去年三大國際指數公司納A的悉數落地,意味著外資配置A股將是長期趨勢;而對內,養老金、職業年金、保險資金三大類中長期資金的加速入市,亦有望帶來數千億元的潛在入市增量資金;其次,從政策面來看,包括新《證券法》的出臺以及一系列配套資本市場改革的政策措施逐步完善,有望推動上市公司質量持續提升。
袁華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期《證券法》、《刑法》和《公司法》的聯動修訂,以及配套資本市場改革的政策措施,其核心都是強化信息披露和監管重心后移,用市場化、法治化的方式實現優勝劣汰,推動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就中短期而言,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加快推進,對違法違規行為監管和打擊力度的不斷發力,將使得A股退市企業數量繼續增多,進而推動上市公司更加注重管理水平的提升。而從長期來看,隨著上市公司質量的提升,也會吸引更多資金,特別是中長期資金的入市。
金達萊坦言,對于機構投資者而言,高質量的上市公司有利于機構投資者實現其獲利目標,而機構投資者的積極參與也能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