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臨近年末,規模戰正酣。就在幾只基金清盤的同時,市場上的發行熱潮也并未停歇。幾日前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就成為年末的一匹黑馬,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公司的債券型產品正在發行之中。
回顧2019年,基金清盤,已不鮮見。
12月19日,創金合信優價成長股票型基金發布清算報告。清算原因則是基金合同生效日起三年后的對應日(2019年11月2日),其基金資產凈值低于二億元,觸發基金合同終止事由。
記者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2月19日共有121只公募基金清盤。
雖然清盤數量小于2018年,但依然是排名第二的年份。其中11月以來截至12月19日,就有富國兩年期純債、華安睿享定期開放、長信上證港股通、國投瑞銀興頤多策略等18只基金宣告清盤。
“基金清盤已經是行業常態。”12月19日,某券商系公募基金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雖然不少業內人士在與記者溝通時均有提到這一觀點,但梳理來看,新變化,也依然在涌現。
譬如去年被多家機構視為沖規模利器的債券基金,轉眼間就淪落至清盤地步。包括前述提到的富國兩年期純債等在內,今年以來截至12月19日共有48只債券型基金清盤。
昔日明星落寞?
記者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2月19日清盤的121只公募基金中,混合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的數量分別為55只和48只,占比分別為45%和40%;此外還有12只股票型基金以及2只貨幣基金、4只QDII基金。
相比去年全年423只的清盤數據,今年有所縮減。不過分類來看,混合型基金去年清盤數量為246只、債券型基金的清盤數量為130只,占比分別為58%和31%。
比較來說,今年截至目前債券型基金的清盤數量占比較去年提升,而混合型基金的數量占比則有所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債券基金在去年的公募市場上頻繁吸金成為主力。尤其是年末市場的發行熱潮中,11月、12月,債券基金新發數量占比高企。
數據顯示,去年11月開始認購92只基金中,有58只是債券型基金,占比達到63%;同年12月的數據來看,75只基金中,有33只是債券型基金,占比44%。
“當時主要是機構資金在認購,從細分產品類型來看,中長期純債基金占比最高,也是機構定制產品常見類型。疊加當時A股市場行情,新發股票型產品確實比較困難,所以大家也就偏向債基了。”北京某公募基金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而從今年市場情況來看,債券基金卻似乎境遇不再。
近日,某基金公司旗下的一只短債基金就宣告其基金資產凈值已連續50個工作日低于5000萬元。而相關規定顯示,出現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情形,基金合同將終止并進行基金財產清算。
從已經走向清盤的幾只債券基金的情況來看,因基金資產凈值低于規定標準而清盤,仍是重要原因。
譬如金鷹添富純債、長盛雙月紅1年期、泰達宏利瑞利等多只產品清盤原因均是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或開放期最后一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觸發《基金合同》中約定的終止條款。
對比清盤前的基金資產規模數據,也往往有較大差異。譬如富國兩年期純債清盤前最后運作日基金資產凈值為0.47億元,而其觸發基金合同終止的要求為基金資產凈值加上當日有效申購申請金額及基金轉換中轉入申請金額扣除有效贖回申請金額及基金轉換中轉出申請金額后的余額低于2億元。
還有泰達宏利瑞利清盤前最后運作日的基金凈資產規模僅有2521.95元、金鷹添富純債清盤前最后運作日的基金凈資產為61.09萬元等。
事實上,就在幾只基金清盤的同時,市場上的發行熱潮也并未停歇。幾日前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就成為年末的一匹黑馬,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公司的債券型產品正在發行之中。
“其實中短債基金是不錯的產品,只不過放在銀行賣的話,高凈值客戶會選擇買收益更高的銀行理財。去年中短債產品規模上升,是因為2017年流動性新規發布,貨基規模受限,流動性受限且收益下滑,這一類基金則剛好頂上了這個空缺。”華南某公募基金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劣質產品出清
根據記者了解,一方面是有的清盤基金因為業績不行,另一方面也有的基金因為“幫忙資金”撤離后規模一直上不去,只能清盤。
“基金清盤是比較常見的現象,有幾種可能,第一,基金成立時基金規模就比較小,之后業績不理想或者大額資金贖回,從而觸發清盤;第二,很多債券基金之前是委外基金,大部分規模是大機構持有,近兩年受資管新規的影響,很多委外資金撤離,導致迷你基金增加;第三,很多基金為了達到成立條件,會有幫忙資金買入,而當資金撤出之后,后續資金跟進不上,也會觸發產品清盤。”格上財富研究員張婷認為。
而對于一些收益相對不錯卻走向清盤的基金產品,華南一家公募基金人士則表示,“從清盤產品的產品類型來看,有些基金是屬于階段性的歷史產品,雖然收益一直不錯,但是因為資金的風險偏好或者預期的投資方式的變化而帶來了不一樣的投資方式的選擇。資金需求不一樣了,基金清盤也比較正常。”
“對市場而言,優勝劣汰是很正常的事情,基金清盤也是基于一定條件下的自然結果,對市場影響相對有限,對投資者而言,則需要引發注意,一旦基金發生清盤,會產生資金的占用。”張婷認為。
“這是市場出清劣質產品的表現,以前大家還會尋求幫忙資金頂著,維持規模的要求,保證不能清盤,現在市場上清盤基金的數量很多,清盤的影響已經不大,而且幫忙資金成本又高。”前述機構人士受訪指出。
不過從當前市場情況看,今年清盤基金的數量明顯減少。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今年科創板打新挽救了一大批迷你基金,當時科創板打新火熱,多家公司也借助這一點維持規模。”前述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事實上,就在劣質產品不斷出清的同時,尤其是臨近年末的收尾階段,行業也在尋求新的增量空間。
“我們最近發行一只短債產品,雖然從銷售的角度上看可能現在發行趕不上最好的時候。不過短債本身是不錯的,流動性相對高,低利率環境下,短債收益率也不比中長債差多少。我們這個時候布局其實目的也是豐富產品線,給投資者提供不同的選擇。”某中型公募基金人士受訪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