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企改革重要“施工期”,隨著第四批混改試點、國企改革“雙百行動”以及國資國企改革“綜改試驗”的全面鋪開,今年地方層面在推進國企改革的力度與范圍上持續加碼。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總體上看,地方國企改革基本符合市場預期,也在提升混改比例、優化資本布局、提高資產證券化率、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深化央地合作等多方面均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國企民企借混改“聯姻”
以備受市場關注的地方“明星”企業——格力電器的股權轉讓方案為例,隨著高瓴資本管理的珠海明駿以46.17元/股、總價416.62億元受讓格力集團所持格力電器15%的股份,這場長達8個月的混改終于明確了方案。
據悉,此次混改正式完成之后,格力集團代表的國有資本將讓出控股股東位置,也就是說,格力電器將變為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此次高瓴參與格力電器混改,對整個投資行業來講,或許也是一個具有標志性的事件。”海林投資執行合伙人尹佳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國的投資機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首先是摸索期;第二階段是以IPO為目標的投資階段;第三階段是產業整合階段;第四階段則是杠桿收獲階段。
在尹佳音看來,讓資本回歸實業,將產業整合與長期投資結合或是投資機構的最佳出路,而這也將有助于加快國有企業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具體來說,就是在產業投資視角下,通過資源與管理經驗的有效結合,助力國有企業進一步補齊治理短板。
事實上,從近兩年混改的推進路徑上看,借力資本市場或產權交易市場的趨勢越發明朗。
記者根據同花順統計得知,今年以來截至12月10日,剔除交易失敗案例,A股市場共發生294起國企混改案例。其中,“已完成”的有182起,“正在進行中”的有112起。從出讓方與受讓方的企業性質來看,國企與民企“聯姻”的混改案例共涉及131起。
劉興國分析稱,資本市場平臺在推進混改方面發揮了突出作用,是國企混改的加速器,也是國企混改的主戰場。一方面,以上市公司作為混改標的,基于其相對更加規范、透明、公開的特性,對民營資本來說,更具吸引力;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高流動性也為參與混改的民營資本提供了可靠的退出保障,有助于弱化其參與混改的顧慮。
“近年來的改革實踐也證明了上市公司在推動國企混改方面取得了較好的預期效果。”劉興國表示,有一大批國有上市公司提出或落實了混改方案,引進了戰略投資者,并有部分混改國有上市公司伴隨實施了員工持股或股權激勵,借助治理完善與激勵約束機制改善,極大提升了混改國有上市公司的積極性、發展活力與盈利水平。
多地瞄向“上市公司+”戰略
當前,隨著國企改革與資本市場聯動性的增加,記者梳理發現,多地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上市公司+”戰略,這一點在上海、深圳、沈陽這三地國資國企改革“綜改試驗”上體現的尤為明顯。
具體來看,深圳市明確提出將實施“上市公司+”戰略,即依托國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綜合運用股權、基金、資金等運作方式,推進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大力推動國有企業上市,創造條件實現集團公司整體上市,加大市場化并購上市公司力度,推動國有資產向上市公司集中。到2022年,每家市國資委直管企業原則上控股1家以上上市公司。
上海市提出,深化公眾公司導向的改革。推動競爭類企業基本實現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功能類和公共服務類企業加快符合條件的競爭性業務上市發展。加大對新興產業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培育、指導和服務,推動一批企業實現多地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
沈陽市提出,要積極培育上市資源,推進具備條件企業股份制改造,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相關政策,優先支持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上市、掛牌,提升資產證券化水平。
“資本市場已成為地方國企改革的重要平臺。”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以上市公司為主要助手,地方國有企業可以通過IPO上市、引入戰略投資者、推進員工持股、資產注入以及并購重組等多種方式,進一步改善公司治理結構,提升國有資本配置與運營效率。
事實上,除上述三地外,山西省亦表態,今年要大力實施“上市公司+”戰略,力爭實現整體上市、新股上市兩個“零的突破”;河南省則提出,把企業上市作為混改的主要路徑,篩選重點后備企業,集中力量推動上市,加快提升國有資本證券化率。堅持“以混促改”,通過國有資本與社會資本在更大范圍的融合,帶動職業經理人制度、員工持股制度等制度層面的探索完善,構建有效制衡、平等保護的法人治理結構和現代企業管理體系。
劉興國表示,資本市場是一個公開而且規范的平臺,借助資本市場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有助于提升地方國企改革的規范化水平,確保改革規范、公開、透明。此外,資本市場可以為地方國企提供加快發展的低成本融資渠道,幫助企業快速籌措發展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