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內看,中國外貿發展基礎穩固,預計全年的外貿仍將穩定在30萬億元的規模。”12月9日,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在《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國際市場看,需求增長乏力,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經合組織將明年全球經濟增速的預測下調至2.9%。基于此,我國外貿還將通過降低關稅水平、提升貿易便利化、探索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等方面,進一步推進對外貿易提質升級,以增強外貿抗風險能力。
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1月,我國進口規模總體穩定,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1月,進口增速達到2.5%,月進口增速為今年8月以來首次由負轉正。
“從商品看,農產品、醫藥品、礦物肥料和化肥的進口額同比大幅增長;同時,我們從歐盟、東盟、拉美、‘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口穩中有升。”針對此前我國外貿進口數據相對低迷的情況,任鴻斌指出,這主要是由于從少數發達國家的進口有所減少;原油、鋼材、原木、橡膠、煤、紙漿、大豆等大宗商品國際市場價格明顯下降,拖累進口增幅等。
任鴻斌表示,由于服務、產業升級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國的進口需求強勁,中國政府把積極擴大進口擺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推出一系列務實舉措。未來,還將適時更進一步降低關稅和制度性成本,激發和釋放進口潛力。
據悉,2018年以來,我國通過四次自主降稅,關稅總水平從上一年度的9.8%下降至7.5%,全年減輕企業和消費者稅負約700億元;今年,又對部分信息技術產品實施降稅。
11月4日,第三次《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領導人會議在泰國曼谷舉行并達成重要共識。目前,15個成員國已結束全部20個章節的文本談判,準備明年簽署協議。這一世界最大自貿區一旦建成,區域內貿易自由化水平將達到90%,意味著大部分貨物貿易將實現“零關稅”。
“從生產者角度看,關稅水平的降低、準入門檻的下降,將使企業的生產和投資成本大幅減少,從而擴大企業的獲利空間。從消費者的角度看,RCEP的達成將使消費者可以用較低的支出享受到更加物美價廉的商品。”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倪月菊說。
就目前來看,關稅優惠作用已顯現。于上月結束的第二屆進博會期間,財政部等三部門發文規定,對于合理數量的進口展品(不包括國家禁止進口商品、瀕危動植物及其產品、國家規定不予減免稅的20種商品和汽車)免征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按應納稅額的70%征收。據悉,此次進博會期間,累計意向成交額711.3億美元,較首屆增長23%。
值得一提的是,貨物貿易之外,服務貿易逆差持續下降。1-10月,服務貿易逆差下降了10.4個百分點。在任鴻斌看來,這主要是因為出口型服務貿易競爭力普遍增強。
任鴻斌表示,商務部還將繼續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通過試點以點帶面,推進服務貿易快速發展。同時加快發展數字貿易,推動服務外包轉型升級,拓展研發設計、維修檢測等兩頭在外的服務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此外,還將推進服務領域開放合作,探索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副院長屠新泉表示,這里所說的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區別于眼下已有的投資貿易負面清單。“目前來看,國家方面出臺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制度主要是針對跨境交付,比如互聯網提供的遠程服務等。但鑒于當下服務類型較多,諸如外匯管制等諸多環節問題尚待進一步解決落實,因此目前清單還僅是在探索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