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布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共同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制定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以下簡稱“長三角”)制造業協同發展規劃,全面提升制造業發展水平,按照集群化發展方向,打造全國先進制造業集聚區。
對此,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綱要》中提出的產業發展規劃,很多都與科創板重點推薦的行業重疊。《綱要》還鼓勵“長三角”地區高成長創新企業到科創板上市融資,可以預期的是,這些領域未來將涌現更多科創板上市企業身影。
《綱要》圍繞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節能環保、汽車、綠色化工、紡織服裝、智能家電十大領域,強化區域優勢產業協作,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建設一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形成若干世界級制造業集群。
科創板則重點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科技創新企業。
值得關注的是,不管是目前已登陸科創板的企業,還是正處于申報上市不同階段的擬上市企業,地處“長三角”的企業占比是最高的。上交所公布的信息顯示,在目前已有“注冊結果”(包括注冊未通過的)的73家科創板申報企業中,“長三角”地區的企業共計33家,占比45%。其中,上海有13家,江蘇12家,浙江8家,安徽目前還沒有。
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長李軍此前曾透露,科創板開板后,為“長三角”的科創企業提供了更大融資空間。科創板與“長三角”一體化這兩大國家戰略深度融合,共同助力中國經濟的轉型發展。
上述十大領域的產業規模到底有多大?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例,2009年中國電子信息行業產業規模僅有6.1萬億元,截至2018年末已增至22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3.7%。在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軟件占比也大幅提升。
另外,來自工信部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4%。
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上市公司行業分布來看,“長三角”制造業較為發達。“長三角”城市群共有1000多家上市公司,覆蓋絕大多數行業,其中,機械、基礎化工、汽車、醫藥、計算機、電力設備、電子元器件這七個行業的上市公司數量達到536家,占比超過50%。制造業涉及的產業占比較高,體現出“長三角”制造業較發達的優勢,為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配套基礎。
“這類產業需要高密集型科技人才的聚合,上海、南京等地這類基礎較佳,加上更好的產業政策和科創環境的支持,具有先發優勢。”陳靂評價稱。
生物醫藥行業同樣具有很大發展前景。來自賽迪顧問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新藥申報數量逐年提升,從2012年的97例增長到2018年的323例。此外,本土企業積極創新,臨床試驗申報占所有醫藥注冊申報的比重已提升至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