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糧安天下。隨著非洲豬瘟進入下半場,“保供穩價”成為國內當下一項重大任務。
11月30日,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出席全國畜牧工作會議提出,要求像抓糧食生產一樣抓生豬生產,確保元旦春節和全國“兩會”期間豬肉市場供應穩定。
同一天,在2019年第15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將抓緊工作,盡快填補生豬期貨的空白。
如今,全國的產能開始逐漸恢復,其中全國能繁母豬存欄10月首次止降回升。而超級豬周期下,“養豬一哥”溫氏股份(300498.SZ)與“千年老二”牧原股份(002714.SZ)維持了20余年互不進入對方大本營的養豬格局被一朝打破,代表中國兩種不同生豬養殖模式的兩大龍頭企業終于短兵相接。
11月27日晚間,溫氏股份發布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溫氏產投擬以現金3.5億元收購河南省新大牧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大牧業”)41.22%股份。同時,溫氏產投對新大牧業現金增資4.6億元,共獲得新大牧業61.86%股份。
交易完成后,溫氏股份將實現豬產業在河南布局零的突破,這也意味著,溫氏股份打入牧原股份的大本營。
在溫氏股份的攻勢下,牧原股份也加快全國市場布局。
12月1日晚,牧原股份發布公告稱,擬在河北、山東、湖北、江蘇、安徽、河南等6省設立14家子公司,總投資金額共達1.4億元。截至目前,牧原股份已在年內新建子公司達39家,其擴張觸角也逐漸延伸至長江以南地區。
對于溫氏股份在河南市場的下一步布局,以及牧原股份是否會加碼南方市場,進入廣東市場等相關問題,11月29日,時代周報記者分別聯系上述兩家企業采訪,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11月29日,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目前兩家公司的超高估值都是受短期生豬產業供給不足的市場預期影響,一旦如農業農村部預計到明年供給穩定、供求緊張緩解后,牧原股份的估值可能會出現明顯回調,兩家公司的比拼最終還是會落在業績基礎上。
短兵相接
新大牧業成立于1998 年,以種豬繁育業務起家,業務包括生豬育種及繁殖、生鮮肉等,公司母豬總設計存欄2.8 萬頭,商品豬出欄能力 70 萬頭,是農業部批準的首批“國家級生豬核心育種場”。
除了布局河南市場之外,溫氏股份更看中的是新大牧業的種豬業務。
“得母豬者得天下”。太平洋證券農林牧漁分析師周莎認為,育種是畜禽養殖業皇冠上的明珠,在肉類極度缺乏的當下,擁有和創造種源的資產價值將呈指數級別增長。
相比之下,以“公司+農戶”模式發家的溫氏股份,其種豬業務要弱于“自繁自養”模式的牧原股份。今年以來,包括溫氏股份和牧原股份在內,眾多養豬上市公司都熱衷于加大種豬選留,以備未來產能擴張。
11月30日,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由于溫氏規劃的養豬體量很大,光靠原有的產區和發展模式顯然無法完成目標,所以溫氏通過并購的形式,將市場上的產能納入到自己的產能體系里面。
作為國內前兩大龍頭企業,溫氏股份與牧原股份分別代表著不同的養殖模式,以往溫氏股份的產能布局大多聚集在長江以南地區,尤其是兩廣(廣東、廣西)地區,而今年以來則不斷進行全國化布局。
根據今年7月溫氏股份接受機構調研的數據顯示,溫氏股份在廣東地區的產能占比約25%。華東地區逐步增加,山東、安徽、江蘇地區加起來占比20%左右,華中和東北也在增加。未來主要是在華東、華北、河北、華中、西南、西北地區不斷增加,廣東和廣西的增量相對較少。
牧原股份的大本營則在河南,今年初,牧原股份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的養豬產能分布主要以長江以北的糧食主產區為主,也是生豬主產區。
天眼查數據顯示,牧原股份實際控制的116家養豬業務相關子公司中,沒有一家位于廣東。
從今年的布局來看,雖然牧原股份仍未直接進入溫氏股份大本營所在的廣東市場,但其先后在江蘇、山東、甘肅、黑龍江、內蒙古、廣西等地布局,擴張范圍已不僅局限于長江以北。
“溫氏進入牧原大本營布局在預期之中,未來雙方競爭或會進一步加劇,牧原可能早晚也會到南方去,下一步或會加大長江以南地區和西南地區的布局。”馮永輝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競逐“養豬一哥”
在河南的短兵相接,只是溫氏股份和牧原股份爭奪“養豬一哥”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牧原股份股價不斷攀升,從29.01元一度突破100元,公司總市值也一度達2100億元,超越溫氏股份,登上養豬行業榜首。
截至12月2日收盤,牧原股份報收90.17元/股,總市值為1949億元。
相比之下,溫氏股份的股價表現不溫不火,從年初的26.15元漲至12月2日的36.38元,總市值為1933億元。
從總市值來看,牧原股份與溫氏股份旗鼓相當,短期內“一哥”的位置輪流坐。從規模、營收、利潤等方面來看,溫氏股份則穩壓牧原股份一頭。
從產業布局來看,溫氏股份具有肉豬與肉雞雙主業,并在產業鏈上橫向和縱向拓展,業績較為平穩。2014―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387億元、482億元、593億元、556億元、57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6.9億元、62.1億元、118億元、687.5億元、39.6億元。
牧原股份業務則較為單一,生豬養殖業務占比達95%,業績波動較大,2014―2018年,其營業收入分別為26億元、30億元、56.1億元、100億元、13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8億元、5.96億元、23.2億元、23.7億元、5.2億元。
從生豬規模來看,由于溫氏股份體量大,近幾年增速趨于平穩。2015―2018年,溫氏股份生豬出欄量分別為1535.06萬頭、1712萬頭、1904.17萬頭、2229.70萬頭;牧原股份生豬出欄量則分別為191.9萬頭、311.4萬頭、723萬頭、1101萬頭,四年間產能翻了5倍。
兩者之間的差別與雙方各自的模式有關。
從擴張速度上來看,牧原股份“自繁自養”模式不及“公司+農戶”模式快。不過,牧原股份在疫病防治、規?;洜I、生產成本控制等方面則具有明顯優勢。此前,牧原股份亦對外表示,已經能有效防控非洲豬瘟。
在非洲豬瘟的背景下,牧原股份的養殖模式優勢盡顯。從利潤增速來看,2019年前三季度,溫氏股份凈利潤為60.9億元,同比增長109.84%;而牧原股份在這一指標上則為15.43億元,同比增長259.67%。
牧原股份的市值之所以會超越溫氏股份,馮永輝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要想恢復生產的核心因素在于母豬的數量,母豬的數量決定了恢復產能的速度和未來的產量,而這個時候恰恰體現了牧原股份的優勢,其育種體系在行業中相對領先, 且是自繁自養,所有的肉豬都在自己手中,而溫氏股份的肉豬大多在農戶手中,在當下豬肉景氣行情下,能夠在短期之內迅速把大量肉豬留種,擴大能繁母豬群,目前能做到的只有牧原股份。
11月30日,廣州雪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昌民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溫氏股份歷來經營穩健且內部管理較為完善;反觀牧原股份,近年來風格較為激進,非洲豬瘟暴發后公司自繁自養的模式防疫優勢明顯,資本市場借非洲豬瘟豬肉漲價和公司一系列大動作配合拉升的味道較重。隨著牧原股份市值趕超溫氏股份,前者快速擴產的不確定性在增加,財務風險也在加大。
馮永輝認為,若未來豬價保持高位運行,隨著牧原股份產能釋放,其利潤亦有望超越溫氏股份。不過,在非洲豬瘟疫情尚未解除之前,一切尚未可知,未來誰的防疫工作做得好,誰就有機會做到行業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