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惠普第二次拒絕了施樂的收購邀請之后,施樂突然“一臉嚴肅”,直接給惠普董事會發了一封信,稱“雖然你可能不欣賞我們的‘侵略性’策略,但我們不會為此道歉”,敵意不言而喻。目前外界尚不得知惠普會作何反應,但可以肯定的是,從“蛇吞象”到反轉之后的“敵意收購”,這場大戲從一開始就充滿了看點,而現在還遠沒到終點。
施樂已經沒有了耐心。《金融時報》27日報道稱,打印機廠商施樂的首席執行官約翰·維森丁直接致信惠普董事會,勸說惠普的股東接受335億美元的收購要約。“我們計劃直接與惠普股東接觸以尋求支持,敦促惠普董事會抓住機會,作出正確的決定。我們的收購要約既可以使惠普股東立即實現現金價值,又可以享受收購帶來的巨大收益預期。”在信中,約翰·維森丁如此說道。
《金融時報》給施樂的這一舉動下了定義——敵意收購。據了解,敵意收購指并購方不顧目標公司意愿,采取非協商購買的手段,直接向公司股東提出收購要約。通常,并購方會以高于股票交易價格向目標公司股東收購股票。
對此,惠普再次拒絕,稱雙方的合并沒有意義。惠普新任首席執行官恩里克·洛雷斯在給施樂的信中說道:“從貴公司咄咄逼人的言辭和舉動可以看到,施樂有意以投機性條件強迫進行潛在合并,而未提供足夠的信息。”洛雷斯認為施樂是否能提高收購方案中的現金部分仍然存在不確定性,而且即便獲得融資,合并后公司股價也會存在債務負擔過重的壓力。
5日,施樂第一次向惠普提出了價值335億美元的收購要約。彼時,施樂的市值大約為80.7億美元,而惠普則為267億美元。因此這一計劃當時也被外界形容為典型的“蛇吞象”式并購,但十幾天后,惠普董事會便拒絕了施樂的收購要約,稱施樂的報價不符合股東的最佳利益,而合并后的公司可能會負債累累。
在約翰·維森丁看來,惠普的拒絕有些不可理喻:“坦率地講,我們對惠普董事會給出的拒絕理由感到困惑。在你們于今年10月3日宣布重組計劃后,你們自己的財務顧問、高盛公司將惠普目標股價定為14美元,股票評級定為‘賣出’。而我們的報價比高盛的目標股價高出57%,較17美元的30天成交量加權平均交易價格溢價29%。”
按照重組計劃,惠普將通過員工離職和自愿提前退休的方式,削減約7000至9000個工作崗位。預計到2022財年末,裁員計劃將為公司每年節省大約10億美元運營成本。而這一重組計劃為的就是提振惠普落后的打印機銷售業務。
一直以來,惠普留給更多人的印象似乎都是個人電腦品牌。據了解,目前惠普PC全球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二,僅次于聯想集團。但同時,惠普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打印機制造商之一,惠普更傾向于以折扣價出售打印機,然后通過墨盒賺錢,油墨也一度被惠普視為液體黃金,然而隨著用戶習慣的改變,惠普的打印機和油墨業務營收出現了下滑,甚至已經開始影響整個公司的利潤。
巧的是,在施樂發起敵意收購的第二天,惠普便公布了自己2019財年四季度財報。數據顯示,惠普本季度凈營收為154.0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53.66億美元增長 0.3%;惠普凈利潤為3.88億美元,但相比去年同期的14.51億美元則大跌了73%。其中,打印集團本季度營收為49.8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3億美元下降 6%,運營利潤率為15.6%。
當然,施樂也并沒有好多少。此前惠普拒絕施樂的時候便提到,對施樂營收下滑持保留態度。施樂營收自2018年6月以來已從102億美元降至92億美元,施樂也正在實施一項6.4億美元的成本節約計劃。Moor Insights&Strategy創始人兼首席分析師帕特里克·穆爾黑德稱,惠普目前占據了上風。施樂的規模僅是惠普公司的1/3,收入一直在下降,選擇也越來越少,它對惠普的需求超過了惠普對它的需求。
對于施樂持續收購的原因和惠普的業績情況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分別聯系了施樂和惠普,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值得注意的是,被稱為“華爾街之狼”的美國著名的激進投資大亨卡爾·伊坎也卷入了這一交易中。此前他已經是施樂的股東,最近他又買入了價值12億美元的惠普股份,按照他的說法,兩家公司在打印機、復印機業務上有巨大的協同效應,可以降低運營成本,豐富打印機產品線。不過他謀求的是兩家公司合并經營,而非誰收購誰。更何況惠普也曾直言,對于向施樂發出收購提議持開放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