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非常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設有知識產權部,主要負責建立公司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和規范,為業務部門提供專利信息情況和商標、著作權支持。”在上證e互動上,一家上市公司在回答投資者“公司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有哪些布局”的提問時如是回答。
對上市公司而言,知識產權扮演著重要角色。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提高創新能力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已變得愈發重要,未來知識產權會越來越受到各公司特別是上市公司的重視。
在業界看來,知識產權不僅直接反映出企業的持續創新能力,更進一步反映出上市企業的盈利能力。有統計顯示,規模以上有專利活動的企業銷售比例遠高于沒有專利的企業。A股公司有效發明專利每增加1%帶來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是2%,尤其是在如先進制造業等知識產權密集型的行業,這一趨勢更加明顯。
知識產權,也稱“知識所屬權”,指“權利人對其智力勞動所創作的成果和經營活動中的標記、信譽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一般只在有限時間內有效。各種智力創造比如發明、外觀設計、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
對于知識產權保護,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明確提出,要不斷改革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社會治理手段強化保護,促進保護能力和水平整體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取得了極大的成果。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9年版《世界知識產權報告》,揭示全球創新的新趨勢,肯定我國在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進步。
對公司而言,也必須面對的一個事實是,可能一不小心就侵犯了他人的知識產權,或者是公司的知識產權受到侵害。如果侵權成立,侵權方不僅需要承擔賠償責任,而且有受制于人的風險。所以,企業一方面要保護好自身的知識產權,另一方面也不要去侵害他人的知識產權。
天眼查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根據各地法院發布的公告,A股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接到的裁判文書內容涉及“侵權”的有1752份。
科創板上市公司接到的裁判文書內容涉及“侵權”的有249份。
不難看出,這意味著年內A股上市公司,合計接到2001份內容涉及“侵權”的裁判文書。
從案由情況看,包括侵害作品網絡傳播權糾紛、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侵害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糾紛、侵害技術秘密糾紛、商標權侵權糾紛以及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等。
需要說明的是,有的上市公司同時涉及好幾起侵權案件。甚至,有一家上市公司有近740份裁判文書內容涉及“侵權”,而有近百份的也有好幾家。
另外,通過梳理后,記者注意到,有多家擬上市公司因為專利技術問題導致上市計劃夭折。
“一般公司涉及到知識產權侵權和被侵權的主要涉及商標、專利、著作權、域名、商業秘密與不正當競爭,以及微博、公眾號運營等各方面。”京衡(寧波)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龔道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受到侵權后該怎么辦?對此,龔道淵以專利侵權為例進行說明:如果上市公司的專利被他人侵權或者侵犯他人的專利,可以通過地方科技局進行投訴,但一般不會做確定的處理認定,而是通過固定證據通過法院訴訟維權,在訴訟過程中會根據專利情況選擇專利無效。
記者注意到,有上市公司發布了多份公告。比如,其中一份公告稱,國家知識產權局對無效宣告請求人提出的有關公司所持有的1項專利權之無效宣告請求準予受理。
作為支持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的科創板,申報企業所擁有的知識產權、專利等數量相對而言比較多。對此,最高人民法院對外發布并實施《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為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見》,專門提出將加強對科創板上市公司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根據若干意見,法院要依法審理涉科創板上市公司專利權、技術合同等知識產權案件,對于涉及科技創新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加大賠償力度,充分體現科技成果的市場價值,對情節嚴重的惡意侵權行為,要依法判令其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有效維護科創板上市公司的知識產權合法權益。
中國科學院大學公管學院法律與知識產權系副教授、北京知識產權法研究會競爭法專業委員會主任尹鋒林認為,知識產權作為一種資產的穩定性相對于有形財產可能要弱一些。正因如此,知識產權的保護、運用和風險防范對科創板企業來說意義重大。
鑒于此,業界認為,對科創板企業和擬上市的科技企業自身來說,一定要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運營、管理和風險防控相關工作。上市公司要想保持競爭力,既要關注科技創新能力,也要重視提高知識產權管理質量,規范自身的知識產權管理,做好知識產權的保護,提前做好相關的布局,維護自身的利益。如果遇到糾紛,要積極應對。
“對上市公司來說,最重要的是要防范于未然,要有知識產權方面的規范管理制度。”龔道淵表示,要定期監測公司及行業相關的知識產權狀況,及時發現侵權或者被侵權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