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年旅游消費需求大幅攀升,旅居養老(又稱“候鳥式養老”)這類新產品也在老年人中快速普及。11月26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多家OTA獲悉,近期由于南下過冬老人增加,11月“避寒類”旅游產品預訂增幅明顯,其中,在攜程上,三亞、昆明等地預訂高峰時段機票搜索量同比上漲高達100%,而珠海和佛山等作為新興候鳥式養老目的地,機票預訂量同比增幅也超過了50%。而且,為滿足“候鳥”老人南飛需求,2019年冬春航季期間,國內各航空公司紛紛新開或加密了飛往上述熱門目的地的航班。不過在業內看來,旅居養老剛剛興起,不少目的地中針對老年游客的專業化設施、醫療配套尚不充足,“旅而不養”難題始終難以攻克。
“候鳥”集中南下
10月以來這股強冷空氣的到來,不僅讓愛玩雪的年輕人對冬季旅游有了更多的期待,也讓眾多老年人收拾行囊踏上了南下避寒、度假的旅程。“近期,一年一度的‘南遷’過冬高峰再次來臨,而今年,加入這一隊伍的老年群體出現了明顯增長。”有OTA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據攜程統計數據顯示,近期“候鳥”航班熱度快速攀升。11月初至今,因大量老年人選擇前往南方城市旅居養老,平臺上以三亞、昆明、北海等地為目的地的機票搜索量同比增長高達100%;同時,珠海和佛山等新興目的地,機票預訂量同比增幅也超過了50%。“此外,還有不少老年游客選擇去東南亞享受冬日暖陽。從攜程機票搜索和預訂數據來看,泰國、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柬埔寨都是這類人群選擇的熱門目的地。”攜程旅游相關負責人表示。
無獨有偶,近期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中國候鳥式養老冬季棲息地適宜度指數》中也提出,通過對最冷一月日平均氣溫10攝氏度(個別略低于10攝氏度)的南方六省市51個城市的調查,三亞位居適合老年人冬季旅居養老目的地首位,而這也導致近年來當地頻繁落地了諸多候鳥式養老機構。
值得注意的是,為滿足“候鳥”老人南飛需求,近期多家航空公司也相應地調整了航班頻次,其中,北京至三亞航線由每天11個航班增加到22個,而南京飛三亞,由每天7個航班增加至8個。
旅與居需求細化
“其實,候鳥式養老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以短期度假、旅游為主的需求,另一種則是以月為單位,每年都有較長一段時間異地居住避暑、避寒的方式。”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興斌介紹,選擇前者的老年人可能會跟團,也可能會通過自由行的方式,以旅為主、以居為輔;而對于更青睞后者的老年消費者來說,在目的地購置房產或者租住民宿可能是更主流的養老方式,居的概念重于旅。
據多家企業公開信息顯示,截至目前,三亞、北海、昆明暫居今冬避寒游市場目的地前三位。而對于旅居養老客源格局的變化,上述攜程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雖然北方老人一直是候鳥式養老的主力人群,北京、哈爾濱、沈陽也位居候鳥式過冬客源地排行榜三甲,但由于沒有集中供暖,面對冬季濕冷天氣,部分南方城市及西南地區也逐漸興起了這種新的避寒消費方式。
具體來說,對于那些仍然將旅游視為候鳥式養老主要目的的老年人,馬蜂窩旅游研究中心負責人馮饒介紹,近年來,溫泉與康養等旅行主題相結合的旅游線路愈發受到這類人群的關注,比如:冬季去海南養生的老年人在享受溫暖氣候、欣賞海南風光的同時,借助溫泉來豐富自己的養生之旅。
而對于更注重“居”的“候鳥”老人們來說,開發商則動起了各種腦筋,比如組織老年購房者以旅游帶看樓盤的名義前往海南等地旅游等,而這也著實吸引不少老年人開啟了異地養老的模式。家住北京的消費者孫女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為了讓家里的老年人冬季可以到南方度假,自己于2016年在三亞購置了一套房產,每年都會在當地居住1-2個月,“入住后我們發現,小區中幾乎全都是從北方過去旅居養老的老年人,有些人甚至一住下就是小半年,從11月到次年3、4月都搬到海南生活”。
“養”是關鍵
其實,在我國眾多城市中,旅居、康養早已被納入了當地的旅游產業發展規劃之中。就在本月,民政部還曾發布消息稱,廣東、遼寧、吉林、黑龍江省民政廳共同簽署了《旅居養老合作框架協議》,研究設立四省旅居養老對口合作產業服務平臺,研發建立旅居養老智能化服務平臺,建立老年人數據庫,以此實現數據共享、系統對接、供需匹配等要求。與此同時,四省還將合作探索建立南北互動的旅居養老模式,共同研發旅居養老產品。
中國老齡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表示,旅居養老模式在我國已有幾年的經驗,總體來看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南北方城市通過建設旅游小鎮共享資源信息、“冬病夏治”等方式,確實可以實現優勢互補。
不過黨俊武也指出,目前旅居養老在誠信經營、信息共享互通的優惠政策、老年人的安全保障等方面所做的工作還有所欠缺。
王興斌更進一步提出,雖然不少城市都規劃、建設了旅居養老基地、養老機構,有些旅游企業也推出了針對這類需求的旅游產品,但整體來看,“旅而不養”的情況在行業內仍然普遍存在,大量旅居設施與一般的旅游度假設施并無二致,老年人最急需的醫療、康復、養生等配套供應短缺問題突出,相關服務的針對性也不夠強。“老年人在‘候鳥式養老’的過程中,最擔心的莫過于常用藥能否在目的地城市買到,萬一生病或水土不服,能否及時在人生地不熟的異鄉找到醫療機構醫治,以及醫藥費用能否異地報銷等。”王興斌坦言。
但另一方面,還有經營者表示,候鳥式旅游項目盈利周期過長,不像普通團隊最多一周的時間就可盈利,所以大多數組團社和地接社對此類項目積極性不高。還有養老機構負責人表示,如果特別針對“候鳥”老人投建項目的話,機構還需要面對淡旺季巨大客流落差的問題,“畢竟旅居不是長居,很多老年人在旅居目的地居住的時間還是不會超過自己家里的”。在王興斌看來,這些都是開發旅居養老項目的企業和地方政府部門下一階段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