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9中國金融發展論壇暨2019中國金鼎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論壇上,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表示,中國高凈值人群正在快速增長,這是每一個財富管理機構的兵家必爭之地。在這個環境下,已經有一些趨勢性的變化表現出來。同時,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逐步推進,海外資管的進入,理財子公司的出現,從供給端來看,中國的資管機構面臨著四大基礎性變化。
那么,這些變化對于基金公司來說,是優勢還是劣勢?如果是優勢,公募基金的優勢又都體現在哪些方面?
四大基礎性變化來臨
最新發布的《全球財富遷移評估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私人財富總額達204萬億美元,中國以23.6萬億美元位列第二。此外,在過去的10年里,中國一直是表現最佳的財富市場,財富增長達130%。
不僅如此,從高凈值人群來看,根據招商銀行聯手貝恩公司發布的《201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2018年可投資資產在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中國高凈值人群數量達到197萬人,預計到2019年底,中國高凈值人群數量將達到約220萬人。
李一梅表示:“我們已經看到了趨勢性的變化——從固收到權益發展;從短期的投機性和短期持倉行為,向長期投資理念轉換;從中國的投資向面向全球化的投資;從單一產品銷售變成資產整體解決方案的打造。另外,高端客戶從財富的初步累積,到了第二代財富傳承的階段。而且在這其中,專業的服務越來越被投資人所認可。”
可以看出,未來資管市場的空間正在逐步打開。但同時,記者注意到,其實資管機構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比如同業數量在增長,私募數量也在增加,理財子公司成為了新一輪資產管理行業的主旋律,海外資管加入中國大資管的速度在提速。
對此,李一梅認為,從供給端來看,資管機構主要面臨著四大基礎性變化:一是基礎市場的變化,今年科創板推出以及創業板改革的推進等,非常欣喜地看到資本市場正在發生一些期待已久的重要變化。
二是基礎資金的變化,今年職業年金的“選秀”對于公募基金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機遇,會帶來上萬億的資金,長期資金的入市會形成更堅實的力量,加上海外資金的進入,這些變化都會對投資理念、投資邏輯產生新的影響。
三是基礎客戶的變化,現在沒有了保本、保收益的產品,市場會迎來突變,理財子公司的出現產生的影響不亞于當年的余額寶,理財子公司的產品有可能讓凈值化、穩健型的產品走進千家萬戶,所以基礎客戶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還有零售客戶的機構化、理財子公司等機構的出現,個人客戶的行為會轉變為機構客戶的行為。
四是基礎工具的變化。轉融通、ETF期權等工具的發展就是很好的例證,今年在產品上的創新非常多,這對行業生態也會產生影響。
公募依然具備核心優勢
雖然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但在李一梅看來,公募基金依然具備核心優勢。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是專業。在資產端,公募基金是中國核心資產的重要載體。這有賴于公募基金在過去20年所樹立的專業能力。截至2019年10月16日,在過去的十年,上證綜指只增長了一個點,但同期有超過九成的主動權益基金取得了正收益,超百只基金收益翻倍。
其次,公募基金發揮核心優勢全面,在各個資產類別都嘗試向外不斷延伸。不僅在權益投資領域走出了A股市場,在債券類固收投資方面也走出了A股市場,往全球市場拓展。公募基金現階段在投資范圍上,是相對比較全面的資產管理機構。
第三個方面就是創新,今年大家可能看到包括ETF15周年的報道,公募在ETF領域的創新是公募基金創新能力的核心體現。公募基金在創新方面不斷推出創新類的產品;在人才管理創新方面,開始有股權激勵、事業部制。整個行業一直在不停以客戶端需求為導向來進行創新的安排和嘗試。
最后就是普惠。公募基金大家知道是一塊錢起(投資)的,是最普惠的金融產品之一。證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公募基金個人投資者有效賬戶數已達6億。也就是說,13億中國人里,平均每兩個人就有一位是基金投資人。
而要讓這些優勢繼續保持下去,李一梅還表示,“一是,公募基金需要升級投研,以投研作為核心競爭力。二是,堅持產品創新。三是,發展普惠金融,特別是在養老的領域貢獻我們的專業力量。四是,擁抱科技,各行各業都在提科技賦能,基金行業也不能落后。五是,發力基金投顧,在科技的賦能之上,基金投顧很可能成為下一個很重要、改變行業業態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