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隨著科技股投資行情火熱,成長型基金經理又受到歡迎,不少公司力推偏愛科技類投資的基金經理,而一些基金經理也開始“轉型”,從價值風格到成長風格的大轉型正在考驗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儲備。
風格變化考驗投研儲備
隨著科技股行情的演化,越來越多資金涌入科技板塊,進行成長股風格的投資、配置。光大證券研究分析,自2019年10月以來,中長線資金一直在配置高科技基金。在此背景下,科技板塊類ETF規模持續攀升,基金公司也在申報、發行各種相關主動和被動型產品。
不少公司紛紛將新發和持續營銷重點放在科技類產品上,并力推科技類基金經理。例如,匯豐晉信基金重點推介專注于科技股投資的基金經理陳平。“當時我們預計科技股有一段比較長時間的行情,他的業績也一直不錯,所以,我們很早就將他作為持續營銷的重點,從現在來看效果不錯。”相關人士表示。
不過,并不是每家公司都能找到該領域中的亮點。“從2013年至2015年的成長股大牛市結束后,市場長期偏好價值股。”一位業內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在這一過程中,很多紅極一時的成長股價值破滅,市場對于上市公司的價值與風險都進行了重估,在相當長時間內,那些守著成長風格的基金經理日子相當難過,甚至有不少被淘汰出市場。“經過四五年的市場洗禮,現在基金公司的成長風格基金經理不多了,不少基金經理過往業績可能不太好看,也未必還能受到資金追捧。”
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上報了一只科技相關基金,擬任基金經理是一位業績優秀但更擅長消費類投資的基金經理。這一方面可能由于公司希望該基金的投資能夠基于公司的盈利、業績,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缺乏相應風格的基金經理。“一般而言,這類問題在中小基金公司會更為明顯,而大公司投研儲備更扎實,具備一定的‘板凳深度’。”一位業內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
投資理念也在變化
市場行情的變化也在影響著基金經理投資理念轉變。一位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今年以來,他的投資邏輯和方法論正在發生變化,從偏向保守的價值投資逐步轉向更關注價值成長。
多位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他們判斷本輪科技股行情可能將是一輪大行情,且同時又判斷這輪行情和2013年到2015年期間的成長股牛市會有很大不同。
“2013年到2015年的成長股行情歸根結底是主題投機性行情。當時,只要是個小市值公司,有個聽上去有想象空間的題材,股價就能上漲。”一位基金經理分析,當時市場資金主要由散戶主導,而且很多具有科技含量的公司還沒到出業績的時期。“現在不同,當前很多科技股是能夠實現業績落地的,對于基金經理而言,可以基于盈利和增長來關注科技領域內的投資機會。”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告訴記者,當前他們也在研究成長股投資,但研究方法與幾年前大不相同。“以前所謂的成長股投資,很多時候就是主題投資、概念投資,這是不能長久的。”他說,現在他們正在構建系統的研究體系,進行科技股成長性研究。
“科技股投資更需要系統性研究支持。”一位基金經理向記者分析,“科技股投資難度較傳統產業更大,需要更細致、專業的研究。當前隨著科創板的出現,對產業和細分產業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一點上,那些有著更專業研究平臺的大公司更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