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保險公司股權變動頻出新消息,有險企引進的戰略投資者正欲揭曉,有險企股權的接盤俠“猶抱琵琶半遮面”,也有險企的股權被同一家公司先后采取相反的措施,從持續購入轉變為公開出售。
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截至目前,已有超過40家險企的股權發生大變動,背后原因各異。在諸多股權變動案例中,外資險企的一系列動作引人關注,以安聯保險、安達集團、安顧集團、安盛集團等為代表的外資險企頻繁購入中資險企股權,顯示出其對中國市場的看好。
轉讓股權+引進戰投
海航控股近日發布公告稱,旗下控股子公司廣西北部灣航空擬受讓華安財險17.86%的股權,若交易順利完成,廣西北部灣航空將成為華安財險的第二大股東。
同時,長期持續購入華泰保險股權的君正集團及其子公司(簡稱“君正系”)近日態度忽然發生轉變,在9月底擬受讓華泰保險1.6411%股權未果之后,11月12日發布公告稱擬公開出售華泰保險1.35億股股份(約占總股份的3.3568%)。
分析人士認為,這兩起案例都涉及到險企控股權的爭奪。君正系態度忽然轉變,有可能是放棄控股權之爭。對此,記者撥打君正集團董秘電話,對方稱是辦公室員工,不能回答記者的提問并讓記者發送采訪郵件,但截至記者發稿并未收到回復。
此外,中國信達轉讓幸福人壽51%股權的信息,近日已從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撤下。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已經有企業報名購買該項資產并交付了定金。
記者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的信息統計,今年以來截至11月19日,共有46家險企發生股權變動,遠高于去年同期的20家,股權變動更加頻繁。從股權變動的類型看,大多是險企的現有或原有股東轉讓所持股權,還有一部分是險企為引進戰略投資者而增資擴股。
從股權轉讓的原因來看,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一方面可能是股東對投資險企的回報不滿意。當前,保險業處于調整消化期,不少險企經歷轉型陣痛,產品結構大調整,保費和業績波動大。另一方面,部分股東調整投資策略,聚焦主業,擬退出保險業投資。同時,還有的險企股權變動則是源于股東自身的債務問題,股權被依法拍賣。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不止一家險企希望引進戰略投資者而進行增資擴股,例如,國任保險擬引進5名戰略投資者,增資11.7億元,增資后,5名戰略投資者合計持有該公司15.644%股權。同時,泰山保險擬引進戰略投資者,募資額不低于8.82億元,增資后,原股東持有其75.1%股權,戰略投資者持有其24.9%股權。
一般的股權轉讓大多是險企股東的自發行為,對險企經營的影響不大,而引進戰略投資者則多為險企主動“出擊”,除了募資需求外,更希望從資金、人才、公司治理等方面獲得提升,改善企業經營狀況。
外資險企頻繁出手
在一系列保險公司股權變動案例中,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外資保險的身影頻繁出現在接盤隊伍中。此外,今年,我國首家外資養老保險公司獲準籌建,11家外資保險公司增資獲批,增資金額累計達46.66億元。
具體來看,在股權收購方面,11月6日,泰康集團公告,高盛集團擬將其持有的3.9662%股權合計1.08億股股份轉讓給安聯保險集團,轉讓完成后,安聯保險持股比例為3.9662%。
安聯集團近日獲得銀保監會批準,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開業,成為在中國首家批準開業的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目前,安聯保險集團在中國的布局已多點開花,持有中德安聯人壽51%的股份、京東安聯50%的股份,以及太保安聯健康險22.949%的股份。
7月份,華泰保險集團在保險業協會披露,5家股東擬將各自持有的華泰保險股份全部或部分轉讓給安達百慕大保險,轉讓完成后,安達百慕大保險公司對華泰保險的持股比例由6.1772%升至10.9310%。在華泰保險的股東中,還有安達天平再保險有限公司、安達北美洲保險控股公司,以及安達美國控股公司,三者都是安達集團最終控股的子公司。完成一系列股權收購后,安達集團合計持有華泰保險股份將超過30%。隨著君正集團近日對華泰保險股份增持不成變為出售的態度轉變,安達集團在華泰保險的股權優勢更加明顯。
同時,11月初,德國安顧集團宣布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國區管理總部——安顧(中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主導集團在華戰略規劃。有接近安顧集團的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泰山保險正在考慮引進的戰略投資者很可能是安顧集團,雙方很早就在接觸,但最終能否落定還存在一定變數。目前,該集團在山東已經布局了德華安顧人壽,若成功入股泰山保險,則將在山東省擁有產險和壽險兩張保險牌照,推進其在中國進行保險集團化布局。
此外,5月10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信息顯示,安盛天平原有5名股東將持有的全部股權轉讓給安盛集團,轉讓完成后,后者持有安盛保險100%的股權。
7月份舉行的安盛集團進入中國20周年慶祝活動上,安盛中國CEO衛澤韋表示:“未來,安盛中國還有很強烈的擴張計劃愿望,包括收購計劃,也在申請監管機構的一些批準。”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再提速,外資保險在中國的布局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在險企股權轉讓的接盤者中,必將出現更多外資保險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