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分期對于培訓機構而言,是大額和較長期的資金,風險不能分散,盈利可能不能覆蓋風險,這表明培訓分期難言典型的消費金融,這可能是消費金融公司所始料未及的。
韋博英語爆雷,把消費金融的風險暴露在世人面前。
韋博英語在國慶假期前后,北京、上海、成都、太原、杭州、蘇州等全國多地分校,以裝修、封樓等名義停課,節后則直接人去樓空,并有大批員工離職。
韋博英語學員的學費多為3萬元至4萬元,甚至有人學費超15萬元。韋博英語課程售賣方出現違約,學員的課程不能繼續進行,學員當然要求退還學費,但是學費的收取方已經人去樓空。據媒體不完全測算,估計韋博英語目前欠款可能超過億元。
這些學費大多數是消費分期貸款,包括交通銀行分期貸款、廣發銀行分期貸款、招聯消費金融、百度有錢花和京東白條等等。學員不能得到消費產品,又找不能退款,自然沒有意愿歸還分期貸款,這就把消費金融置于違約的困境。
然而,按照條款,如果學員不能還款發生違約,就會被記入征信,損失個人的信用水平。
為什么會有這么多金融機構貸款給這些學員,這與當下我國消費金融發展狀況有關,消費場景是消費金融最重要的支撐,場景鏈接了消費的供給方商戶和消費者本身,包括消費金額,消費商品,支付方式,是金融信息最集中的地方,最流行的場景有教育、旅游、購物、家裝、租房、醫美等。
就教育分期而言,其消費場景堪稱完美。培訓分期的借款人大多應該是白領,有相對穩定的收入信用資產不差,收入和還款能力相對比較容易掌握,但由于資歷較淺,財務實力不足,需要金融服務。而且貸款流向容易掌控,不會出現挪作他用,并且可以批量貸款,操作起來成本低。看起來風險很小。
消費場景盡管有這樣那樣的好處,但是場景供給方畢竟有限,而這幾年崛起的消費金融服務方又太多,供給和需求不匹配,場景方成了稀缺品,其地位在抬升,他們就會傾向于臺高價碼降低服務,這無形中增加了場景方的風險,可能鼓勵了短期行為。
而且培訓分期場景涉及主體眾多,比如一般就包括商品和服務的提供方、消費者、中介和金融機構等等,這里每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引發風險,本質上是一個風險難以控制的場景。
在培訓分期中,不僅僅學員的風險需要控制,培訓機構的風險更需要控制,而消費金融機構以為簽訂貸款合同的主體是消費者,對于培訓機構則疏于盡調,但事實上培訓機構的風險可能引發所有學員的整體還款風險。
尤其是在教育分期中,學員往往受到教育分期機構的誘導性陳述,比如有些學員可能在沒有消費金融的時候,選擇適合自己財力的貸款額度,而一旦分期機構鼓勵或者有了分期金融,學員就可能傾向于選擇與自己財力不匹配的貸款額度,從而放大還款風險。
在教育分期的模式中,貸款合同是消費金融機構和消費者學員簽的,但是金融機構卻把資金付給了培訓機構。當培訓機構跑路后,金融機構要求消費者還款,消費者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服務和消費產品,他們的還款意愿會降低,這樣,到底誰來還款,本身就是問題,則消費金融處于尷尬的地位。
如果因為消費金融機構沒有做到盡職調查而發生借貸資金不能收回,這部分風險到底是由學員來承擔還是消費金融機構來承擔,事實上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這方面,政府已經有政策規定,2018年8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文規定,校外培訓機構要嚴格執行國家關于財務與資產管理的規定,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
如果金融機構和培訓機構合謀,將長時段的費用一次性打給培訓機構,培訓機構跑路或者倒閉,學員還要如數還錢,這是否有點套路貸的嫌疑?
在培訓分期中的這個模式中,存在一個更大的漏洞是,消費金融主要以短期和小額為主,金融機構盈利的主要邏輯是風險分散,只要盈利能夠覆蓋風險就可以。
但是培訓分期卻不是,對于學員是小額資金短期還款,但是對于培訓機構而言,卻是大額和較長期的資金,風險不能分散,盈利可能不能覆蓋風險,這表明培訓分期難言典型的消費金融,這可能是消費金融公司所始料未及的。